第25卷第2期
2008年3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Vol.25,No.2March,2008
徽商兴衰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
徐孟林,于清树
(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11)
摘 要:徽商以盐业、典当业、茶业、贩木为四大支柱,称雄三百年。徽商的兴衰启示人们: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在基因,创新企业管理理论;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以制度和文化建设为重点的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与时俱进、融入时代潮流的眼光和勇气。
关键词:徽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9247(2008)02 0080 02
TheRiseandDeclineof HuiShang and
itsEnlightenmentto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
XUMeng lin,YUQing shu
(VocationalCollege,AHUT,Ma!anshan243002,Anhui,China)
Abstract:Withsalttrade,pawntrade,teatradeandtimbertradeasitsfourpillarindustry,HuiShanghadreignedsu premeforthreehundredyearsinChina!shistory.Itsriseanddeclinegivestheenlightenmentthatmodernenterpriseman agementshouldbebasedo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nnovatethe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theory.Itshouldbehuman oriented,andfocusonthedevelopmentofhumanresources,particularlytheconstructionofsystemsandculture.Itshouldmaintainthespiritofkeepingpacewiththetimes.
Keywords:HuiShang;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human orientation
一、徽商的兴衰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商形成 徽帮 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应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至清代乾隆年间达到顶峰,嘉庆、道光年间日趋衰败,前后达600余年,称雄300年。
徽商的兴盛主要表现在四大行业。
其一是盐商。徽商业盐是随着明初实行开中制而出现的,到清代时,徽州盐商内部的专业分工及其组织结构,较之明代更为细密。 清史稿#云: 凡商有二,曰场商,主收盐,曰运商,主行盐,其总揽之者曰总商,主散商纳课。 到明末时,形成集团,控制了淮盐产、供、销的特权,在两浙业盐活动中十分活跃。在垄断的条件下,徽商中的 总商 所攫取的盐业高额利润是惊人的,因此积累的资本极其雄厚,清代乾隆年间,徽州盐商的总资本就可抵得上全国一年财政的总收入;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资本有四五千万两银子,而清朝最鼎盛时的国库存银不过7000万两,真可谓 富可敌国 。
其二是典当商。典当业古来有之,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小,获利稳,因此徽商继盐业后大举进入典当业,典当商属于徽商中的 上贾 ,资本极其雄厚。在当时激烈的商帮竞争中,他们联合族人乡党集中于一地同治典业,以较低的典利排挤其他商帮而占领市场,明人周晖在 金陵琐事录#中称: 当时南京的当铺总有五百家,福建铺本小,取利三分四分,徽州铺本大,取利一分二分三分,均之有益贫民。 这样以 少取 的策略,累资万金,并从城市发展到乡镇,以致社会上有 无典不
徽 的谚语,有的由典当起家,后来成为钱庄资本家,上海9个钱庄资本家中就有一个是徽州人。
其三是茶商。徽州地处亚热带,重峦叠翠,雾色空濛,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茶宜林,茶叶便成为徽商赖以发迹的主要行业之一。徽商的内销茶经营,谓之 茶庄 ,明代时即远销京津,而后遍及东北、鲁、豫、江、浙、沪等地。徽商的外销茶经营,谓之 洋庄 ,始于清嘉道前后。1875年, 祁红 问世并销往国外,并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茶系季节性经营,所以徽州茶商大都兼营他业,以致家大业大,根基甚牢。 其四是木商。木材贸易是徽商经营的一个传统项目,与其它行业相比,做木材生意是一种比较担风险的买卖。徽州人以 徽骆驼 的精神, 以其赀寄一线于洪涛巨浪中 。历史上徽州本土贩木的最后出口商路一般有二:一是出浙江者,由歙县浦口顺新安江而下;二是出江南者,由绩溪顺流而下。徽商除本土贩木,还远赴他地采购,转贩而求利。历史上徽人经营木业出人头地者不乏其人,他们往往利用替宫廷采办木材的机缘,因致大富。明崇祯七年工部修造皇陵,祁门木商廖廷训受命采购木材,诏赠 御商 ,可谓名利双收。
徽商以这四大行业为支柱,盘根错节,在各行各业驰骋纵横,在粮食、布匹、金融、运输、医药、餐饮等行业均有大发展。徽商作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乾隆末年,仪征盐船大火,盐船被毁130艘,死者达1400余人,这似乎是一个预兆,以盐业起家的徽商自此走向衰落。而清朝末期所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更
收稿日期:2007 11 23
作者简介:徐孟林(1972-),男,安徽歙县人,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此处隐藏:52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