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团队,我不希望我的员工单纯是奔着钱来的,因为这样投机分子太多。但是我一定要替员工考虑财务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谁都不能免俗。就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总要养家糊口,要在社会上过一种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而且,创业是一个耗人健康、燃烧青春的事儿。对于这些愿意跟着企业去打拼的人,不能光在嘴巴上对他们说好,而是要签协议,让这些燃烧青春的人也能一起分享未来的收益。否则,财聚人散,也没什么未来了。
正因为这样,360从一开始就做了员工持股计划,最初员工持股比例达到40%,最后几轮稀释后在上市前降低到22%。这个比例在今天互联网公司中算是最高的了。我觉得,用西方证明是有效的股权期权制度,把团队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些做好了,讲理想主义才好讲,做思想工作才好做。
第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走弯路、遭遇挫折,那是肯定的。这个时候,会有团队成员因为不认同未来发展方向,或者因为有更大的现实利益诱惑而离开。同样,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需不同的专业技能,只有新人不断进来,企业才有未来。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团队一成不变地走向成功,即使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打天下还得需要赵云、黄忠、诸葛亮。新老交替,最好的解决方式,我认为还是通过激励制度。比如,在360里面,老员工技术能力强,做事风格踏实,不骄不躁,是新人的榜样。
他们不是管理层,走的是技术专家路线,也受新人的尊重。对新人来说,他们也不是单纯的打工者。按照常青树计划,360每年都会维持总股本5%的比例,为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发放期权。维持5%的比例,就意味着需要稀释其他投资人的比例,但我对投资人说,设计这样一个蓄水池,就在于吸收人才,把新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样大家做事才会有积极性。【3】
这种积极性产生出来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被稀释掉的价值。投资人都是熟悉互联网这个行业的明白人,没几句话就同意了。这就是我说的“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有的报道说,我的办公室里面的书架上到处摆满了毛著,真不知道这种无中生有是怎么来的。我读书不少,在管理类的书籍上还是翻译的居多。
其实,马斯洛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人的需求分层次,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需求,西方企业的各种激励制度和管理方式都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上。所以,我在这里讲的建团队、设计激励机制、完成新老交替,以这种方式建立“铁打的营盘”,其实也没啥新鲜的。我建议大家多读、多看,不违背人性,自然在建设团队方面会事半功倍。
[1]创业团队是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如何避免创业团队中的人员把创业仅仅当成一份工作、一种养家糊口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工具,这是每个创业团队从始至终都要思考的问题。这需要创业团队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统一的创业目标,否则,创业团队即使组建起来,也无法有效发挥协同作用,缺乏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