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写?
形象 语言、手法 思想情感
《抢分王》P182-183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例1、试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洞房昨夜停红烛 情感的把握: 情感的把握: , 待晓堂前拜舅姑。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妆罢低声问夫婿, 关注“题目” ⑴关注“题目 画眉深浅入时无? ” 画眉深浅入时无?
情感本诗写诗人应试之前的心理, 本诗写诗人应试之前的心理,想问问张 应试之前的心理 水部,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 水部,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例2、请分析这首诗的情感。 请分析这首诗的情感。 望秦川① 望秦川①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情感的把握: 情感的把握: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释” 关注“注释” ⑴关注“,离别长安,回家 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 离别长安, 途中写的诗。 途中写的诗。
情感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之情。 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之情。 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之情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情感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潇洒飘逸, 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潇洒飘逸,豪放旷达 轻松喜悦 的情怀。 的情怀。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涕泗流。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
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情感的把握: 情感的把握:
关注“作者” ⑴关注“作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感
个人生平、思想、 个人生平、思想、 风格…… 风格……
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潇洒飘逸, 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潇洒飘逸,豪放旷达 轻松喜悦 的情怀。 的情怀。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李白 怀才不遇,不畏权贵; 怀才不遇,不畏权贵;风格豪放飘逸 杜甫 饱受战乱,忧国忧民; 饱受战乱,忧国忧民;风格沉郁顿挫 王维 嗜好佛老,热爱自然;诗画一体 嗜好佛老,热爱自然; 李清照 早年少女情怀,婚后与丈夫的甜蜜离思, 早年少女情怀,婚后与丈夫的甜蜜离思,晚 年国破家亡后的凄怆 苏轼 政治上屡遭挫折,但豁达豪迈,词风豪放; 政治上屡遭挫折,但豁达豪迈,词风豪放; 辛弃疾、陆游…… 辛弃疾、陆游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 (南宋)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情感的把握: 情感的把握: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 )。多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多 关注“作者” 。 ⑴关注“作者”—— 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这一形象,寄托了词 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这一形象, 人怎样的情怀? 人怎样的情怀?
时代背景
情感这句话寄托了词人空有壮志, 这句话寄托了词人空有壮志,报国无门的万 空有壮志 般无奈的悲慨 般无奈的悲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