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方案
1.消防报警系统及联动系统的总体施工程序
本工程结合前述施工特点,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遵循以消防控制中心为中心向其它区域辐射布置的原则,做到建筑内各部位报警点与消防中心百分之百通讯正常。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与土建工程密切配合做好预埋及预留的交接检查工作,做到严格、认真、细致、准确的工作。总体施工程序如下图:
2. 线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措施
(1)为使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通讯系统之间独立工作,互相之间不产生干扰,采取两个系统单独敷射管路,不共用管路,使各系统运行可靠。
(2)明管作业基本程序
用于必须明敷的机房、泵房、配电室等特殊部位。
a.确定电器设备的安装位置。
b.划出管路中心线和管路交叉位置。
c.量出管线长度。
e.把钢管或硬塑管按建筑结构形状弯曲。
f.根据测得管线长度锯切钢管并处理切口毛刺。
g.用铰板或套丝机铰制管端螺纹,或用特制工具加工管端。
h.将管子、接线盒、开关盒、锁母等按依次的顺序装配连成一体进行安 装。
i.做接地(如工程施工有要求时)及补刷防锈漆。
j.管子长度每超过45米无弯曲时,应设接线盒;管子长度每超过30米有一个弯曲时,应设接线盒;管子长度每超过20米有二个弯曲时,应设接线盒;管子长度每超过12米有三个弯曲时,应设接线盒;接线盒处应进行垮接,垮接应牢固。 k. 明装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在吊顶内敷设的管线,应采用单独的卡具、吊具或支撑固定点。
l. 管线经过变形缝时,应采取补偿措施,管子应在刷完防火漆并完全干燥之后,再进行安装,安装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接线盒及损坏的防火漆补齐。
m. 穿线之前,应将管口的护口安装完毕,清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在管子或线槽内的线路,不应扭结或有接头,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接线端子压接。
(3)预埋线管作业基本程序
用于大面积探测器、联动设备等。
预埋在土建专业绑扎第一层钢筋后进行,并使用作好防锈处理的管材。 a.确定设备的位置,留好盒位。
b.测量敷设线路长度。
c.配管加工(弯曲、锯割、套螺纹)。
e.将管与盒按已确定的安装位置连接起来(预埋管接头需焊接)。
f.管口堵上木塞或废纸,盒内填满废纸或木屑,防止进入水泥砂浆或杂物。 g检查是否有管、盒遗漏或设位错误。
h盒口隔3-5mm厚隔板紧扣模板固定于钢筋上,管路中间适当捆绑固定,管路距模板距离不小于30mm。
i.在盒附近楼板上刷红色油漆(100x100mm2)以方便检查。
(4)线管敷设的一般工艺要求
a.钢管除锈与涂漆
钢管内、外均应刷防腐漆,埋入混凝土内的管外壁除外;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应刷两度沥青或使用镀锌钢管;埋入有腐蚀性土层内的钢管,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使用镀锌钢管时,在镀层剥落处,也应刷防腐漆;有防火要求的钢管,应按所选涂料要求涂刷防火涂料。
b.切断钢管
可用钢锯切断或管子切割机割断。切断长度应考虑管端伸入盒内的长度及盒所占的尺寸,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
c.套丝
丝口连接,管端套丝长度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
扣连接。厚壁钢管可用管子铰板和管螺纹板牙套制,套制完螺纹后,随即清理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
d.弯管
钢管明配需随建筑物结构形状进行立体布置,但要尽量减少弯头。 e.连接
钢管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套管连接。套管连接宜用于暗配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 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焊接应焊接牢固、严密。丝扣连接, 管端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焊跨接地线(有技术要求时),薄壁钢管必须丝扣连接。钢管与接线盒的连接,可采用螺母连接或焊接。采用螺母连接时,先在管端上一锁紧螺母,然后将盒上的敲落孔打掉,将管子穿入孔内,再用手旋上盒内螺母,最后用扳手把盒外锁紧螺母旋紧,伸入盒内的管长度应小于10mm。
(5)明管固定与排布工艺(钢管部分)
明管用吊装、支架敷设或沿墙安装时,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按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中间固定点间的最大允许距离应符合规定。
a. 钢管进入接线盒及配电箱时,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应为2-4扣。
b.钢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连接:在干燥房间内,可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在室外潮湿房间内,可采用防湿软管或在管口处装设 防水弯头;当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接至设备时,导线套绝缘软管保护,并应有防水弯头引入设备;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软管与钢管、软管与设备间的连接应用软管接头连接,软管在设备上应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m,金属软管不能作为接地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