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贴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
(1)还剩几只篮子?
(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
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
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1、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 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采摘节——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
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
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35÷5=7(箱)
12-7=5(箱)
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
学生试列,纠正错误。
12-35÷5
=12-7
=5(箱)
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 此处隐藏:117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