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最贵的中国男人
“我们需要你,到我们这里吧。”联合利华适时地发出邀请。这个1976年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在轻工部工作了27年,从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要给老外打工。
按照当时我国的管理规定,司局级属于中组部部管干部,不可以进入外资独资企业。
曾锡文决定要拼一把。他辞职,档案进入人才市场。
“以前是‘合作伙伴’,而非‘雇员’,有相当的话语权。”可是下海之后,曾锡文必须服从老板,角色发生了转变。
进入联合利华的第一个职务是公关部总监。在当时,是个中层干部的角色。他要求自己要从之前在党政机关的“辉煌”中彻底走出来。
当年的联合利华,旗下分布着14个企业,有13个中方的合作方。谈了3年,将14家企业整合到联合利华一个集团下面,这个40多岁的中国男人开始发挥出了其对中国国情与业务都熟知的优势。
4年后,他成为进入联合利华中国董事会的第一个中国男人。
曾经在内部董事会上被
“批评”了也不知道
联合利华的规定,内部董事会不可以带翻译。
一个40多岁的中国男人,夹在一群来自各个国家的外籍高管中间,第一次感觉到了不会外语的窘
迫。
最初的一段时间,曾锡文一直依靠身边的马来西亚籍高管代为翻译。后来他通过会议纪要才发现,别人往往是“选择性”地给他翻译会议内容。最终,在类似的会议中,往往一些公司的策略错误都会被推到曾锡文的身上,而他即使被“批评”了也不知道。
万方数据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开始就瞄准了曾锡文的部门。当时,曾锡硬着头皮,练着听,并开始“蹦单文掌管的部门在北京建国门的国际词”。现在,50多岁的曾锡文已经可大厦。“你们为什么要在这么个地以在工作中进行流利的英文沟通。
方搞个办公室啊?这是我所看到的2002年的春天,联合利华决定联合利华最漂亮的办公室。”在北将生产基地从上海迁往合肥。这是京办公室里踱了几圈之后,主席发上海第一个要将工厂逐步往外撤的话了。
公司,可以想象此时联合利华所面随后,一两个月之内,办公室被对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撤,所有人被搬到和路雪的北京工当年的“五一”,联合利华的厂办公。当时正是联合利华将生产全球高层针对这一重大决策,依然基地从上海迁往合肥的重要时刻,存在很大争论。全球高层认为上海有诸多繁杂的内外协调工作,以及市不会批准企业的这个转移决定。
与各个协会、记者的频繁沟通,所有在全球的电话会议上,全球工作必须在市内进行。最终,设在工CFO发阃“锡文,你是什么观点?”厂中的办公室基本没有任何作用。
全球管理团队此时显然非常需要一“你们再回去吧。”几个月之个中国高管的意见。
后,这位主席主动发话。一直到现“这个符合中国政策,我可以在,联合利华在北京的外事办公室确定中国政府会批准这个政策。”依然存在。
曾锡文说。
在另一任主席在任时,联合利在上海,关闭工厂的时候,工人华和一个城市的政府部门有一个官有很多不理解。往合肥搬,上海市政司,提出要打刑事诉讼,在曾锡文看府也不理解。项目组的负责人,负责来,那场官司胜算在握。但是国外高与政府、工人和各方面沟通。各方繁管判断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末,琐的问题都需要被安静地处理掉。
与中国的政府部门打官司铁定败最终,曾锡文亲历关闭联合利诉,于是决定撤诉。当时,虽然曾锡华在上海的7个工厂,裁掉2000多文写了一封长信给老板,陈述了撤个员工的繁冗事务。这些员工中,诉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没能改95%以上全是蓝领。
变老板的决定。之后,曾锡文所预言的不良后果果然都出现了。
“要找一个懂得中国的这任老板离任之前,给前一任人,就像Mr.Zeng”
老板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承认这个在联合利华11年,曾锡文前后中国人的判断。
经历五任主席,其中就有四任主席2003年,曾锡文升为对外事务都做过将这个最“贵”的中国男人的董事,进入董事会。当时,针对这换掉的尝试。
个“昂贵”的中国男人管理下的这1996年的时候,第一个主席很个。另类部门”的存在,已经没有了解曾锡文。但是很快,新主席上争论了。
任。当时,曾锡文负责的这个对外沟往往有其他跨国公司来取经,通的部门在联合利华全球看来有些询问为什么联合利华能够顺利进行另类。他们不觉得这个中国人有什大规模的重组,老板会骄傲地告诉么用,而且又很贵。
他们:“你要找一个懂得中国的人,
一个爱尔兰籍的主席一上任,
就像Mr.Zeng。”▲
管理与财富 舟逸世纪传媒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