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问齐使》 选自《战国策. 齐策》
对话体议论文。本文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政治的失当,严厉电大批驳了齐国使臣的“君贵民贱”的错误观点。赞扬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全文紧扣题目中一个“问”字 ,主要写赵威后的七次提问,就鲜明而传神地勾画出一位洞悉别国政治民情、明察贤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义思想的女政治家形象。
文章采取驳论方式,一问到底,在问答中立论,观点鲜明。
1.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发:打开 .
2. 岁亦恙耶? 岁:年成 .
3. 苟无民, 何以有君?苟:如果 .
4.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故:通“顾”,反而之意; 通“胡”,哪有,难道 .
5.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恙:忧患 ...
翻译句子
1)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怎么有舍去根本先问末节的道理呢?
《寡人之于国也》 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本文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日展开论述,着重表现孟轲的王道仁政思想。《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采用连锁推理句式,这种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东河。 凶:收成不好 .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
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拖着兵器 ..
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
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斧头的一种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栽种 名词作动词 .
谨痒序之教。 谨:谨慎从事 .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再三教导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检:制止 涂:路途 发:开仓放粮以救人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收成 斯:这样 ..
解释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2)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3)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秋水》 选自《庄子 秋水》 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本文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运用大量比喻说明
抽象的道理的(类比论证)论证方法。
解释加点字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涘:水边 辩:通“辨” ..
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仰望 ..
拘于虚也。 虚:局限 .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夸耀 .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卒:尽 .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向:像 .
解释句子
1) 东面而视。
面朝东边看。
2)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听过上百种道理,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句话说的就是我啊。
3) 无非至于自制们则殆矣。
如果我没有到您这里来就危险了。
4)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5)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我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知识,轻视伯夷的节义。
6) 不是稊米之在大仓乎?
不就像小米在大仓中一样吗?
《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本文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本文利用正反并论,厉害对举的说理方法。采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重点在“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释加点字
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来:招来 .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治强:治理富强 ..
强公室。杜私门。 杜:杜绝 .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
所以:如果 说:通“悦”
此非所以夸海内、治诸侯之术也。 所以:用它来 的方法 ....
《五代史伶官传》 欧阳修
本文中心论点:国家的兴亡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使用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解释加点字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
谴从事以一牢老告庙。 告:告诉于 .
请其矢,盛以锦囊。 请:取出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系:捆 组:丝编的绳索 函:木匣 ...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 莫:没有谁 ..
解释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 …… 此处隐藏:44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