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9-11-03;修回日期:2010-01-10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711020917)
作者简介:曹丽霞(1981-),女,蒙古族,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医师。通迅作者:韩艳秋,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qyh1016@sina.com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010050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曹丽霞, 韩艳秋*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 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基于对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骨髓微环境的研究,研发出针对骨髓微环境以及信号通路为主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沙利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等,这些新药的使用明显改善MM病人生存质量。本文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13(2010)02-0159-05
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PROGRESSION
OFMULTIPLEMYELOMA
CAOLi-xia, HANYan-qiu
(DepartmentofHematology,AffiliatedHospital,InnerMongoliaMedicalCollege,Hohhot010050China)
Abstract:MultipleMyeloma(MM)isamalignantproliferativedisease.Thepathogenesishaven'tbeencompeletlyclearedyet.Duetotherearchofmyelomagenetics,molecularbiologyandbonemar-rowmicroenvironmentinrencentlyyears。Alotoftargetedtherapydurgswhichaimatbonemarrowmicroenvironmentandsingalpathwayhavebeendeveloped,suchasthalidomide、proteasomeinhibitors,andfarnesyltransferaseandsoon.ThesedrugsaremoreeffectiveonMMpateints.Thisarticlesummari-zestheprogressionof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multiplemyeloma.
Keywords:multiplemyeloma;pathogenesis;treatmentprogression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
浆细胞克隆性增生性疾病,是来源于终末分化的B
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被恶性浆细胞
取代,骨质被破坏和异常免疫球蛋白大量生成,并
通过多种机制产生临床症状与体征。此病多发于
中老年人,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和干细胞移
植,由于瘤细胞的增殖比例很低及多发药耐药的形
成,骨髓瘤的临床治疗疗效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
基因芯片和蛋白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对MM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出更侧重于微环境和细胞因子网络的靶向治疗。1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1.1 MM的细胞遗传学1.1.1 MM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染色体异常在MM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异常见于90%以上的MM病人,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超·
159·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0年4月 第32卷 第2期
二倍体占61%~65%,最常见的染色体改变是+3(3号染色体三体)、+5、+7、+9、+11、+15、+19、+21;非超二倍体中最常见的是-8(8号染色体单体)、-13、-14、-16、-17、-22。从众多研究分析,14号染色体异常是MM最常见的结构异常,绝大多数是由于伙伴染色体与14号染色体交互易位造成,8号染色体上的c-myc癌基因易位到
14q32,形成特殊的标记染色体14q+
,即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所在位点,其断裂点在IgH的S区,发生在VDJ重排之后,癌基因处于IgH启动子或增强子的控制之下,表达失控。MM病人中约40%~50%发生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易位是已知最常见的改变,约占1/2,没有固定的断裂点,出现频率较高的是1p11~1p21区;其次是末端缺失,见于1/3病例中,大多影响短臂。人们推测1号染色体异常在MM的发病中是继发的染色体改变,检测到1号染色体异常者常为进展期MM且对化疗抵抗。根据多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13号染色
体异常特别是-13和13q-,是MM预后不良的细
胞遗传学标志,占MM染色体异常的36%~44%。
由于13q-的断裂点范围在13q11~13q14,Rb1基因恰好位于同一区域,有人推测可能与Rb基因改
变有关[1,2]
。1.1.2 MM遗传学异常的临床意义 M …… 此处隐藏:983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