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课 题: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2、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展示幻灯片)
新课
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
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
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②牧区—— ③东南沿海—— ④经济特区—— 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⑥热带—— ⑦旅游区—— ⑧长江三角洲—— ⑨农业区—— ⑩工业区——
自然区域: ③⑥⑧ 经济区域:②④⑦⑩ 行政区域:①③⑤
教师总结: 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教师可以提问我国行政区域是怎样划分的?温度带是怎样划分的?
我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三级:省、县、乡
对于温度带的划分,大家知道有哪些不同的级别?
(首先分为五带中的热带、温带、寒带;第一级的温带中可进一步分为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第二级的温带还可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可见在同一种类型的地理区域中,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活动1、了解了地理区域的存在,我们也来尝试一下地理区域的划分。请大家阅读第三页上“活动1”的要求,考虑如何按要求进行区域划分。
(1)图中表示了哪些地理事物?(看图例)
(2)根据等高线的分布,你能说出图中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吗?(东南部地势高,坡度大;北部、西部地势低,坡度小)
(3)山区和平原属于什么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你根据什么来进行划分?(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状况)分界线是什么?(100米等高线)
(4)林区和农耕区属于什么类型的地理区域?(经济区域)你根据什么来进行划分?(农作物和树的分布)
图中100米和300米等高线之间既没有农作物,也没有树木,你认为它应该属于林区还是农耕区?为什么?(因为该区域地表坡度较大,在这里植树造林可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分界线是什么?(100米等高线)
(5)图中的两类区域划分的界线相同,这意味着什么?(经济区域与自然区域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发展经济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实现因地制宜,合理发展。)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为了加强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在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过程中有科学的依据,我们首先对中国进行大尺度的区域划分。
活动2、教师: 同学们,假如新疆有一位网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片)
××省(自治区 ——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 ——三级行政区
总结: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活动3、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展示片)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
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 …… 此处隐藏:6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