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骨科个案-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护理-医大

时间:2025-05-09   来源:未知    
字号:

厦门市第一医院

骨科

护理个案

福建医科大学

解剖概要 构成: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体。 构成: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体。 外踝,内踝,后踝: 外踝,内踝,后踝: 踝关节背屈位时稳定;跖屈位时,间隙增大,活动 踝关节背屈位时稳定;跖屈位时,间隙增大, 度增大,不稳定,易骨折。 度增大,不稳定,易骨折。 活动范围:背屈20°-30°,跖屈 °-50 °, 活动范围:背屈 ° ° 跖屈45 内翻30 外翻30 内翻 °,外翻 °-35 °。

足与踝关节解剖

足关节及韧带

病 因 间接暴力:多见,跖屈扭伤。 间接暴力:多见,跖屈扭伤。 直接暴力:骨折复杂。 直接暴力:骨折复杂。

类Lauge-Hansen分类法 分类法

Ⅰ型:内翻内收型 Ⅱ型:

– 外翻外展型: 外翻外展型: – 内翻外旋型: 内翻外旋型: – 特征:三踝骨折,胫腓下韧带完整,不发 特征:三踝骨折,胫腓下韧带完整, 生踝关节脱位。 生踝关节脱位。 Ⅲ型:外翻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分型(AO)以Denis-Weber分型为基础

外踝横行骨折、低于胫距关节面或位于胫距关节 面水平:下胫腓韧带保持完整 外踝骨折为斜形且自踝关节水平斜向后上方:下 胫腓前韧带有一定损伤 位于下胫腓联合上方的腓骨干骨折:伴有下胫腓 联合的损伤,或韧带断裂或韧带附丽点的撕脱或 二者并存

A:韧带联合平面以下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下型) A1:单纯腓骨骨折 A2: 合并内踝损伤 A3:合并后内侧损伤 B:韧带联合水平腓骨骨折(经韧带联合型) B1: 单纯腓骨骨折 B2: 合并内侧损伤 B3: 合并内侧损伤及胫骨后外侧骨折 C:韧带联合水平以上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上型) C1: 单纯腓骨干骨折 C2: 复合腓骨干骨折 C3: 近端腓骨骨折

临床表现和诊断 踝部肿胀,淤斑。 踝部肿胀,淤斑。 内翻或外翻畸形, 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性骨折脱 位。 压痛,活动障碍。 压痛,活动障碍。 X线:踝关节正、侧、双斜位;胫腓骨全长像。 线 踝关节正、 双斜位;胫腓骨全长像。

急救处理抢救生命 伤口包扎 妥善固定 迅速转运

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休克、感染、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 合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 晚期并发症: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 节炎、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骨坏死、压疮、坠积 性肺炎、深静脉栓塞

护理观察 观察:四“P”征疼痛(pain) 苍白 (pale) 无脉搏(pulse) 麻痹(plegiae)

治 疗 原则: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 原则: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以恢复 踝关节的结构及稳定性为原则, 踝关节的结

构及稳定性为原则,灵活选择治疗 方案。 方案。 无移位,无关节分离:石膏固定于外翻或内翻 无移位,无关节分离: 位,6-8周。 - 周 有移位,有关节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 有移位,有关节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

Ⅰ型:双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12周。 双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周 Ⅱ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内踝:松质骨螺钉。 内踝:松质骨螺钉。 – 外踝:一般用钢板。 外踝:一般用钢板。 – 后踝:影像1/3-1/4关节面时,内固定 后踝:影像1/3-1/4关节面时 关节面时, 。 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逐渐演进的修复过程,可分 三个阶段。 血肿机化演进期:约2~3周 原始骨痂形成期:约4~8周 骨痂改造塑形期:伤后6~8周

骨科个案-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护理-医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