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传统光学显微镜与近场光学显微镜(10)

时间:2025-05-11   来源:未知    
字号: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由于其超过常规光学显微镜的光学分辨能力及其一些特殊的功能,正在受到生物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近年来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5.学位论文 张伟华 近场光学显微镜原理及其在纳米碳管和多量子阱发光的应用 2004

近场光学(Near-field Optics,NFO)作为纳米科学与光学的交接点,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作为NFO最主要技术手段的近场光学显微镜(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e,SNOM)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论文在近场光学显微镜仪器,近场理论,纳米碳管与InGaN/GaN多量子阱(Multi-quantum wells,MQWs)的近场光学性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内容如下:1,对原有商用近场光学显微镜做了改进,增加了轻敲模式(tapping mode)和切向力模式(shear force mode).使得SNOM对柔软样品的扫描成像成为可能.2,独立编写了有限时域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t time-

domain,FDTD)的模拟程序.并使用FDTD方法研究了不透明贵金属板上纳米级狭缝的反常光透射增强现象.3,使用SNOM的收集模式,高空间分辨的观察了纳米碳管阵列的偏振光透射性质,并首次发现了一种微区内纳米碳管的反常偏振现象.为了理解这种反常的偏振现象,我们建立了一个离散的偏振吸收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很好的吻合.4,使用SNOM的收集模式,研究了InGaN/GaN多量子阱(Multi-quantum wells,MQWs)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不同注入电流下的高空间分辨电发光分布和近场光谱.发现不同掺In比例的In<,x>Ga<,1-x>N显示出不同的电发光分布和电发光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掺In比例的InGaN有着不同的结构,对应的发光性质也随之不同.5,通过计算各向异性介质平板的光透射系数,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这样的平板可以获得完美成像,并且物与像的间距随着材料光学常数的变化而变化.文章的最后我们给出了一种通过人工微结构实现各项异性介质的办法.

6.期刊论文 顾书龙.张宏彬.Gu Shulong.Zhang Hongbin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的技术与应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

讨论了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并介绍了采用熔拉法和腐蚀法相结合的制作的掺Er3+的自发辐射光纤探针.

7.学位论文 费腾 低温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与光谱仪 2000

研究人员研制了低温超声共振式近场光学显微镜/光谱仪.它采用激光热拉伸制备光纤探针(孔径50~100nm);切变力(shearforce)反馈作探针样品间的距离控制(非光学的检测调控方法,有利于光谱收集);扫描部分为三管联动工作模式;由切变型压电陶瓷片制作的步进马达实现针尖样品的逼近(可工作与低温与真空环境中);扫描头体系封闭于不锈钢腔体内,浸入双层玻璃杜瓦内的液氮中.系统光路设计避免了低温腔体开冷窗,为光纤进、光纤出;远场照明光经共轴双透镜会聚于针尖下方的样品表面,由光纤探针收集样品的近场反射信号(或电致/光致发光信号),可成超高分辨率光学像或收集光谱.

8.期刊论文 王昭.吴世法.Wang Zhao.Wu Shifa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中探针样品间距控制方法 -微纳电子技术2008,45(11)

在动态原子力与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中,探针与样品的间距关系到分辨率以及扫描速度这两个最重要参数的性能.在对几种主要的动态原子力/扫描近场光学组合显微镜的探针/样品间距控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提高探针Q值是提高扫描显微镜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但是,对采用检测控制探针振幅模式,期望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加快扫描成像速度是不可实现的,因而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而在检测控制探针频率模式下,提高探针Q值,可有效提高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辨率,且不会制约扫描成像速度的提高.该结论为将来的纳米操作和纳米超高密度光存储的实用化提供了可能,对大连理工大学近场光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原子力与光子扫描隧道组合显微镜(AF/PSTM)的改进和产业化具有积极意义.

9.会议论文 王刚.赵钧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1997

10.学位论文 方晖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中的衍射问题研究 1997

通过用角谱理论的研究,他们证实,SNOM能得到与扫描孔径大小相同的分辨率,要等到这么高的分辨率,扫描距离必须控制在大小为探针尖端孔径一半的范围(即近场范围)内,这时才能收集到足够的带有样品微小结构信息的高频倏逝波分量,因为倏逝波能量是随着扫描距离的增加而急剧衰减的.另外他们分析得到,有厚度金属屏上狭缝衍射的能量透过率随屏厚度增加呈周期性变化,而且这个周期为入射光波长的一半,这个结论和E.Betzig等人用格林函数和电磁场方法计算所得的结论一致.

引证文献(4条)

1.田兴华 亚微米光纤探针制备及其对光信号的探测[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王海潼.刘斐 近场光学显微技术[期刊论文]-应用光学 2005(3)

3.梁志红.张子勇.尹平河 SNOM/SFM结合的近场光学探针[期刊论文]-现代科学仪器 2005(2)

4.徐成东 陶瓷球表面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xyq200006007.aspx

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6347dd23-1b5e-4827-a6db-9dfb00c6fb21

下载时间:2010年9月24日

…… 此处隐藏:3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传统光学显微镜与近场光学显微镜(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