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团学干部培训总结
——浅析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准绳,为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传承文明重要任务的高校指明了思想道德教育方向;其中“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观,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培育。
我心目中的对团队的理解就是:以一个人为首,一群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围在一个圈子里。经过为期两周的培训,通过交流总结以及团队培训活动更深层了解了团结协作精神。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的普及与网络文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友方式、娱乐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心理的孤独与压抑,造成学生的孤立化,这就弱化了个人对集体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缺失。加上如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优越顺利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经验,思考问题时又常以自我为中心,遇到矛盾往往归咎于他人,这些就使得在学生中建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成为泡影。
团结互助精神的培育需要榜样的示范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的启迪和示范。而与此同时,学校的学生干部也应负起榜样的责任。因此,我们要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关要求,加强学生干部的道德建设,自觉做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彼此团结互助的表率,为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培育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同时,我们应看到,团结互助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心对团队、对集体的认可与需求,这种认可与需求不是天然生成的。一方面,它需要引导,循循善诱地、孜孜不倦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干部应通过典型示范、提供帮助、说服教育等方式,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荣辱观上来,使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培育和养成由外力作用转化为内功修炼。另一方面,它需要灌输,老师和学生干部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寻求灌输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改进、完善灌输手段与途径,提高灌输的有效性。比如像我们这次的团队培训一样,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从侧面让我们了解团队是怎么一回事,需要怎么做,如何团结等等。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奉行的信念,它也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力量源泉。
通过这次的学习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之处,学生干部的模范性还有待提高。上
浅析大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课有时也会走神,老是忘记一些事情。其实这些都是小事,只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于是便很难从中走出。我开始制定一些目标,在外学习为自己充电,空闲时间外出打工,参加不同的兼职,从实践中磨练自己。 试图让自己更好的发挥团学干部的职责。
09计算机应用陈倩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