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复习: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 CO2 、CH2O、CH4 等分子中的碳原子,它们的立体结 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n来预测,概括如下: ABn 立体结构 范例 n=2 直线形 CO2 CS2 n=3 平面三角形 CH2O BF3 n=4 正四面体形 CH4 CCl4 其中VSEPR模型与其分子构型相同。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 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
ABn n=2 n=3
VSEPR模型 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立体结构 V形 三角锥形
范例 H2O NH3
分子或离 子HCN
结构式
中心原子 结合原子 数(n) 孤对电子 对数
VSEPR 模型
分子或离 子的立体 结构
0 0
24 3
NH4+ H3O+ BF3
0
3 3
SO32-
问题与交流:
C
2s
2px
2py
2pz
2s
2px
2py
2pz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它的要 点是: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 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 变,得到4个相同的sp3杂化轨道,夹角109 28 ′,表示这4 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如下图所示:2s 2p 激发 2s 2p 正四面体形
C的基态
激发态
sp3 杂化态
H C H H H109°28’
sp3 杂化原子形成分子时,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一个 ns 轨 道与三个 np 轨道进行混合组成四个新的原子轨道称为 sp3 杂化轨道。
sp2 杂化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 轨道与两个 np 轨道进行杂化组 合为 sp2 杂化轨道。sp2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20°,分子 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BF3分子形成过程2s 2p 激发 2s 2p 正三角形
B的基态F B F
激发态
sp2 杂化态
120°F
sp2 杂 化 : 三 个 夹 角 为 120° 的 平 面 三 角 形 杂 化 轨道。
碳的sp2杂化轨道
sp 杂化同一原子中 ns-np 杂化成新轨道:一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道杂化组合成两个新的 sp 杂化轨道。
BeCl2分子形成过程2s2p 激发 Be基态 2s 2p 杂化 激发态 sp杂化态 直线形 直线形
180
键合
Cl
Be
Cl
化合态
sp杂化:夹角为180°的直线 形杂化轨道。
碳的sp杂化轨道
根据以下事实总结:如何判断一个化合物的中心原子 的杂化类型?
C-C
C=C
C≡C
★注意: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孤对电子 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 子数 结合上述信息完成下表:代表物 CO2 CH2O CH4 SO2 NH3 H2O 杂化轨道数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结构 0+2=2 0+3=3 0+4=4 1+2=3 1+3=4 2+2=4 sp sp2 sp3 sp2 sp3 sp3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V形 三角锥形 V形
一般判断方法:1、看中心原子有没有形成双键或叁键,如果有1个叁键, 则其中有2个π键,用去了2个p轨道,形
成的是sp杂化;如 果有1个双键则其中有1个π键,形成的是sp2杂化;如果全 部是单键,则形成的是sp3杂化。 2、没有填充电子的空轨道一般不参与杂化,1对孤对电子 占据1个杂化轨道。
碳的sp2杂化轨道碳的sp3杂化轨道 碳 的 sp 杂 化 轨 道
三种SP杂化轨道的比较杂化 类型 参与杂化的 原子轨道 sp sp2 sp3
1个 s + 1个p 2个sp 杂化轨道 1800直线 BeCl2 、C2H2
1个s + 2个p 3个sp2 杂化轨道 1200正三角形 BF3、C2H4
1个s + 3个p 4个sp3 杂化轨道 1090 28’正四面体 CH4、CCl4
杂化 轨道数杂化轨道 间夹角 空 间 构 型 实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