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
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本章要点
从对小组和小组工作的理解中,认识小组工作的特点。小组工作是一个关系体系,是一个互动过程,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有明确的目标。
小组工作对组员、对小组、对社会环境都具有明显的功能。对组员提供群体生活经验和支持;可以形成团队精神;提供社会支持,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变。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工作类型,特别是从性质和目的分成12类不同的小组,了解每一种小组的应用及其在中国本土的适应性。
小组工作在国内外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涵义
一、小组
香港理工大学何洁云等通过梳理学者们对小组的定义,提出小组具有下列特征(何洁云等,2002):
有一个人以上;
形成关系;
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成员间互相影响;
地位与角色的演变;
成员有归属感;
小组有发展阶段;
有例如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
小组的文化与气氛。
我们基本认同上述对小组特征的描述,社会工作中对小组的界定,至少应该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小组工作
海伦 诺森(Helen Northen)的定义(何洁云等,2002):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当然,这还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
三、小组工作的特征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将小组工作的特征总结如下: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一、小组工作的功能
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认为小组工作具有下列功能。
第一,对组员而言,小组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组员在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得到支持,改变情绪、态度和行为,从而增强其应付社会变迁的能力和自信心,更加适应社会。
第二,对整个小组而言,小组工作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员在健康的团队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组员通过与其他组员的合作,培养了一种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的凝聚力可以增强社会和谐、团结和稳定。
第三,对社会环境而言,小组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小组对个人提供的经验和力量,无疑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小组还可以通过组员的社会行动,推动环境和社会政策的改变,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社公小组工作类型表
分类标准
形成 社会工作小组 组成小组
自然小组
参与 自愿小组
非自愿小组
联系 基本小组
次层小组
结构 正式小组
非正式小组
成员界限
开放小组
性质/目的
教化小组
服务或志愿者小组
兴趣小组
任务小组
意识提升小组
教育小组 社交小组 封闭小组
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
成长小组
治疗小组
社会化小组
自助和互助小组
社会行动小组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小组工作的萌芽(199-1920)
二、小组工作的缓慢发展(1920-1930)
三、小组工作的快速发展(1930-1945)
四、小组工作的专业化(1945-1960)
五、小组工作的新方法(1960-1980)
六、小组工作的现状(80年代至今)
七、小组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1.小组工作在港台的发展
2.小组工作在内地的发展
第二章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讲义文本)
本章要点
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在于互助,激发组员的潜能,在小组的情境中,通过互助,实现组员和社工自身的赋权。
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要求社工遵循下列原则:程序性原则、知情权原则、尊重组员的选择权原则、保密原则、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小组工作者的教育背景包括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工作技巧、实务经验等。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
我们可以将社会工作价值观分解为:
1.人人平等的原则。
2.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接纳个体的价值、尊严和特点。
3.以人为本和个人自我决定的原则。
4.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5.赋权的原则。
6.发展的原则。
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小组工作中的体现
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几个方面:
第一,互助互惠的原则。
第二,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
第三,民主参与和决策。
第四,赋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