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二版叶见曙主编)1~3章大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计算题只是写了简单的计算过程和思路,仅供读者参考!后面章节的答案将陆续上传,希望大家给予宝贵的意见~~
3-4、参照图3-7,试说明规定各主钢筋横向净距和层与层之间的竖向净距的原因。
答:1)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增强两者的粘结力;2)保证钢筋之间有一定间隙浇注混凝土;3)方便钢筋的布置。
3-5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受力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第Ⅰ阶段:混凝土全截面工作,混凝土的压应力和拉应力基本上都呈三角形分布。
第Ⅰ阶段末:混凝土受压区的应力基本上仍是三角形分布。但由于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拉应变增长较快,根据混凝土受拉时的应力—应变图曲线,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为曲线形。这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变临近极限拉应变,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表示裂缝即将出现,梁截面上作用的弯矩用Mcr表示。
第Ⅱ阶段:荷载作用弯矩到达Mcr后,在梁混凝土抗拉强度最弱截面上出现了第一批裂缝。这时,在有裂缝的截面上,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把它原承担的拉力传递给钢筋,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重分布,钢筋的拉应力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混凝土的压应力不再是三角形分布,而是形成微曲的曲线形,中和轴位置向上移动。
第Ⅱ阶段末:钢筋拉应变达到屈服值时的应变值,表示钢筋应力达到其屈服强度,第Ⅱ阶段结束。
第Ⅲ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钢筋的拉应变增加的很快,但钢筋的拉应力一般仍维持在屈服强度不变。这时,裂缝急剧开展,中和轴继续上升,混凝土受压区不断缩小,压应力也不断增大,压应力图成为明显的丰满曲线形。
第Ⅲ阶段末:这时,截面受压上边缘的混凝土压应变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值,压应力图呈明显曲线形,并且最大压应力已不在上边缘而是在距上边缘稍下处,这都是混凝土受压时的应力—应变图所决定的在第Ⅲ阶段末,压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耗尽,在临界裂缝两侧的一定区段内,压区混凝土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随即混凝土被压碎,梁破坏,在这个阶段,纵向钢筋的拉应力仍维持在屈服强度。
3-6 什么叫钢筋混凝土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各自有什么样的破坏形态?为什么吧少筋梁和超筋梁都成为脆性破坏?
答:实际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的梁称为少筋梁;大于最小配筋率且小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称为适筋梁;大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称为超筋梁。
少筋梁的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受拉钢筋达到屈服点,并迅速经历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