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传播概论
第一节 网络传播
? 导入:
? 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网络迅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掀起社会转型浪潮。从根本上说,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和介质,首先是一个技术概念。然后才成为一个传播学概念,本土化的参与式架构,使政府、网站、网民三者关系更微妙,政府如何管理、网站如何盈利的压力,网民如何表达选择,技术作用和用户意识使管理面临挑战。
? 例如, 互联网信息中心 ,网络编辑证书
? 问题:什么是网络,使用它获得什么?
一、相关概念
? 1、计算机网络
?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 2、网络传播
? 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
3、网络媒体
? 从广义,指因特网
? 从狭义,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一个阶段、一种功能。
? 问题:是否所有的网站都是网络媒体呢?
? △衡量互联网站点是否为网络媒体的标准:该站点是否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从事新闻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和发布等工作;新闻内容是否是该站点提供给用户的主要产品。
延伸阅读:
? 专访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
? 数字化重塑传播媒介,再造传播生态,是传播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主要动力。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传播事业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
? 1、信息采集与传播数字化 转载简便,获取二手材料;数字化的文稿、图片、声音、视频,部分实现数字化传播;媒体内部,记者与编辑,传递、修改稿件 例如,世界电视日
? 2、信息处理与管理数字化 数字化的非线性编辑设备,数字制作技术,有效存储新闻资料
? 3信息接受在线的多媒体化
二、网络传播特性
? ㈠数字化、多媒体交互性、易检性
? 传统的大众传媒以点对面的单向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 网络媒体再现以电脑为
媒介,参与者双方创造和分享信息的动态过程和结构形态,异步性颠覆,互动传播模式
? 例如,早期,人际传播方式运用多,如E-mail QQ,随技术成熟,社会运用普及。90年代中期,传统媒体上网,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融为一体。
㈡全球性、个性化、超文本、开放性
?
超文本:指构成网页的信息类型不限于文字,还包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也表明,网页之间不是孤立的,超链接构成复杂关系
? 1、向用户、物理网络提供者和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开放,遵循网际协议
? 2、实现多元化,助长强势文化霸权,边缘化弱势文化 如何理解?
? 3、去中心和网络技术人员所特有的信息平等与共享的理想及其持续相应的努力有关 例如, 番茄花园 番茄花园版xp
㈢海量信息的兼容化、控制性、强时效性
? 1、传统媒介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工具,传统媒介控制者的地域性使传统媒介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
? 2、网络是全球网民信息沟通的媒介平台,,个人、政府、财团无法控制媒介生态、传播图景、舆论态势
? 3、改变传统传播话语权分配,空前普及,具有包容性,即传播内容的包容性。
? 可见,互联网融合了媒体传播和通信,也融合了几乎所有介质形态。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大众传播
? 一、传播观念的变化
? ㈠传受关系的变迁
? 1、网络发布、接收和反馈工具合一的特性,刺激了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 泛化,人成为信息客体,媒介即人
? 2、个性化需求得到释放和满足
? 例如,以传者为中心——以受者为中心——个性化受众,传受双方角色互换
㈡把关
? 把关理论
? 卢因,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 巴斯,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信息传播中最主要的把关者,社会赋予职业传播者拥有信息传播的渠道和话语权。
? 1、传统把关受到挑战:
? 可行性弱化、海量速度、操作简单、角色泛化。信息无限多源,职业把关人缺失,传播权利共享,加速信息自由流通;
2、原因
? 网络将职业传播者的采集加工和发布信息的技术手段普及到全体网民,使得网络上的传播者为数众多;受众在因特网上比从传统媒体那更容易获取信息,尤其是因特网传播方式导致注意力经济 的兴起;
? 造成的网络弊端:信息多而杂、传播失范;以讹传讹。
? 问题:把关消失了吗?
? 3、后把关人时代:
⑴把关没有消失,网络媒体受控制
? (登记备案,绿坝 ),网络施控(网站通过一定的技术设置和专业人员的工作对信息过滤
);
? ⑵把关权力转移,网民较自由地传播信息和发布观念,带来新闻价值标准的变
…… 此处隐藏:150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