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11
领略演讲风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知人论世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 后投身教育,1917 至 1928 年间任北京大学校长。 代表作有:教育论著《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 论著选》等。
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锐意改革,实行兼容并包的 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 地。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 系和教育制度。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写作背景 1916 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
任北京大学校长。但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多数友人劝他不要就职,说 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人
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接受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 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讲
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
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 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稿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三个特点。
1.字音识记
塞责( sè ) . 造诣( yì ) . 敷衍( fū )( yǎn ) .. 訾詈( zǐ )( lì ) ..
孜孜以求( zī ) . 鲜为人知( xiǎn ) . 有案可稽( jī ) . 大有裨益( bì ) .
商榷( què ) . 砥砺( dǐ ) . 无虞( yú ) . 稽首( qǐ ) .
2.字形识别 肄 肆
yì 肄业 sì 肆虐 勖勉 功勋
贻 怡 弭 弥 冶 治
yí 贻误 yí 怡然 mǐ 弭谤 mí 弥漫 yě 冶炼 zhì 治理
勖 xù 勋 xūn
侮 wǔ 诲 huì
轻侮 教诲
3.词语积累 ①终南捷径:比喻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途径。终南,指 钟南山,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②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贷,推 卸。 ③敷衍塞责:不认真不负责地应付一下来搪塞责任。 ④问心无愧:扪心自
问,没有什么惭愧的。 ⑤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 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款待
招待】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招待: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予应有的待遇。 款待 例:①主人家的热情______让他们很感动。 招待 ②为了______好家乡来的客人,妈妈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
菜肴。
【商榷
商讨】
商榷:商讨。主要用于书面语,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 问题而言。 商讨: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 讨论。 商榷 例:③当前小学语文课改中还存在一些有待______的问题。 商讨 ④他们正在______筹办元旦晚会的事情。
【会晤
会见】
会晤:会面,会见。范围较小,多用于较庄严的场合,一 般就有较高地位和一定身份的人而言。 会见:跟别人相见。范围较大。 例:⑤英国首相卡梅隆于 7 月 20 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奥巴 会晤 马________。 会见 ⑥市长亲切______了在这次消防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几位消 防员。
【指摘 指责】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词义较轻。 指责:指摘;责备。词义较重。 指摘 例:⑦他这种行为本是无可______的。 指责 ⑧大家______他不爱护公物。
【毕业
肄业】
毕业:学生在学校或训练班修业期满,达到规定要求,结 束在校学习。
肄业:在校学习;指(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年限或程度而离校停学。 例:⑨辽宁省沈阳市民间收藏家詹洪阁近日展出了十多年 毕业 来收藏的各类________证多达千件,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清末 宣统二年(1910)。 肄业 ⑩体质不合格的大学生、高中生将按________处理,这种 规定实在是有悖教育精神。
课文是一篇演讲稿。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 抱定宗旨、 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_____________ 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__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期望,显现了作者献身社会、献身 教育的高贵人品和高大形象。全文脉络如下:
1.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 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鉴赏明确: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 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台阶,因此, 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
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 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鉴赏明确: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 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 …… 此处隐藏:25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