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砂体精细解剖
摘要:本文以大庆油田A区中部B单元为例,在现代河流-三角洲沉积理论指导下,由垂向到侧向分层次逐级对B单元复合砂体进行了精细解剖:垂向上根据砂体切割关系首次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系统论证了该区块B单元的两分性;侧向上根据砂体层位差异、测井曲线形态、砂体厚度变化趋势等刻画出单一河道;采用等值线图与曲线形态及其组合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定位出点坝和废弃河道;搞清了该区块B单元隔层分布范围及砂体连通关系。
关键词:复合砂体 两分 单一河道 不同成因砂体 隔层 连通关系
1、引言
自储层精细地质描述技术在大庆油田全面推广应用以来,解决了现阶段油田开发调整中的一些问题,但在A区中部B单元聚驱开采中发现,在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处在河道内部的注采井之间原属一类连通,但注入井注入示踪剂后,部分采出井未见示踪剂显示。说明平面上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其内部连通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为此,对A中部B单元复合砂体进行系统的精细解剖,重新认识该单元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将原来认为是大片连续分布的河道砂体,在垂向、侧向上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区分出了单一河道,并在此基础上对河道内部不同成因类型的砂体进行了识别,刻画出层间隔层的分布范围。最终,认为大片河道内部的差异和层间隔层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复合砂体间连通关系。
复合砂体精细解剖对提高精细油藏描述水平、指导聚驱综合调整和驱油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复合砂体精细解剖
2.1 垂向分期——B单元两分性研究
B单元作为一个生产单元一直没有再分,但随着开发的深入,尤其是进入厚油层结构调整阶段,精确劈分复合砂体对准确认识复合河道砂体内部非均质性、掌握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表现为:GR曲线有回返,微梯度曲线呈台阶变化;两期测井曲线的底部变化较陡,为河道底部明显的冲刷特征;单期河道的测井曲线向上幅度变低,呈明显的正韵律;两期河道之间的测井曲线明显低幅,为典型的泥岩测井响应特征。此类曲线特征足够证明B沉积单元是由两期河道相互切叠形成的复合砂体,是两期河道沉积。只是由于河道下切力度的不同,导致切叠方式和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