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中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以《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
作者:方玉红
通讯地址:昆明市护国路67号盘龙区教师进修
作者简介:方玉红,1979年生,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担任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工作。
联系方式:0871-3138538 13888688018(手机)
数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对数概念的编排呈现出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优化了知识结构,强调了数感的培养.现就二年级下册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谈一谈数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 精心设计数概念的引入
1.形象直观地引入
所谓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 。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估一估照片上一个班的春游人数,再估一估一个年级的春游人数,估一估全校的春游人数,从而直观地引入大数的概念,让学生对较大数有了感性认识;也有的教师从让学生数四人小组的数100根小棒的实践活动入手,感知100数量的多少,再将几个小组的小棒合并,建立几百的数量感性认识,为后面数概念的教学打下基础。
2.在学生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
有些概念与学生原有的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加以引伸,导出新概念。 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了新概念,还有利于精讲多练。同样是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的教师就从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入手,数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复习10个一个十,再由学生自己演示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