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统编版语文,新高考语文,语文学案,语文设计,语文课件,作文指导,精品语文,语文考点
“整本书阅读”初探
“整本书阅读”看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因为“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同于单篇短文阅读,它的出现将令教师面对许多新问题:比如课时能否保障,图书资源是否足够,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是否需要统一……
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呼吁学生要多读书,也会给学生提供必备的书目,但很多时候缺乏扎扎实实的指导,没有切实的点拨,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更有甚者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基于此,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层面的问题——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一个主要阅读《读者》《意林》一类“轻文本”、热衷“微信时代”朋友圈各类碎片化阅读的人,面对“整本书”时常常会无所适从。同时,“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微观精读的同时,还要宏观把握、高度引领。教学时如果还是一味地精耕细作,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供语文支配,这就导致可能无法真正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内部。教师该如何突破单篇教学形成的教与学的惯性呢?此外,书目选择的“自主”和“规定”之间的矛盾、是放在课堂还是纯粹课后进行等问题,都是必须有所思考有所准备的。
毋庸讳言,“整本书阅读”教学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教师自己。教师的阅读量是否足够,阅读面是否宽广,阅读经验是否丰富,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每个人的阅读都是有倾向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取向来约束和规定学生的阅读方向。在学校层面还没有开始推行“整本书阅读”时,作为教师个体,我只能凭借自己的体会,借鉴深圳吴泓老师“专题阅读”的做法,作了一些初步的试验。
一、氛围营造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以独特的视角导读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比较好操作的是用“师生共读”方式推进整本书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南渡北归》时,我就采用师生共读的形式。这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进程,利用课堂或课下时间,从角色、情节、背景、主题等话题展开交流,分享阅读快乐,激起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