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总结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
学习重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怎样统一的。
2.把握课文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运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搜集与梁启超相关的资料。
3.在不理解的字词和难懂的语句上作记号。
二、师生互动
1.创设情景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我们每个人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它呢?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作的更成功呢?在七十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演讲《敬业与乐业》中,替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时间已过去七十年了,但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2.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出示预设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预设问题:
A.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B.讨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C.找出课文中多处引用的古代典籍的论述,讨论它们的意思和作用。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简要点评。
5.强调: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需要有充沛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把课文再朗读一遍。
三、效果测评
1.给生字词注音
亵渎( ) 骈进( ) 旁骛( ) 伛偻( )教诲( ) 承蜩( )
2.解释词语并造句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4.造出本文的论据,并给其分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把课文熟悉了一遍,了解了作者的观点,造出了论据,并进行了分类,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理解论证方法及语言方面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课文,理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2.课外查找有关议论文的常识,造出议论文的三要素,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总第9课时)
一、自主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2-8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可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几个层次?
二、师生互动
1.出示预设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A.2-8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B.在中心论点之下,作者又设了几个分论点?
C.作者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D.把论据分类,归纳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2.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简要作结。
三、效果测评
1.写出一句与“敬业”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警句。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3.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证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证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一篇议论文应具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及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论据的分类,以及论证的方法,为我们以后学写议论文奠定了基础。
五、作业布置
完成《榜样学案》本课练习。
六、课后反思:
语文学案设计: (总第10课时)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备课时间:
--维克多·雨果
学习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学习重点
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
2.查工具书认识生字词。
3.探讨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师生互动
1.创设情景:
伏尔泰和雨果,虽然都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但是一个生活在十八世纪,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一生不曾谋面。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呢?雨果为什么会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上发表这篇充满激情的演说呢?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在全班展示交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全班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
B.朗读的同时,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3.小组讨论学习:
A.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B.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4.朗读并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发表意见)
5.分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简要作结。
三、效果测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嘘叫( ) 灵柩( ) 深邃( ) 睿智( ) 蕴涵( )反驳( )
殒落( ) 恪尽职守( )
2.解释词语
…… 此处隐藏:122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