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3月,江爷爷了解到吉林省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眼前再一次浮现出七年前所见的奇景,便欣然提笔写下这首七言绝句: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同学们,这“寒江雪柳,玉树琼花”的美景来之不易呀!当xxx爷爷看到这一奇景,想到七年来,吉林省,乃至我们全中国,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在各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江爷爷不禁感叹道:人间万事――出艰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再一次欣赏这美伦美奂的雾凇奇景。(生有感情齐读诗文)
(7)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师在欣赏完雾凇后,也作了一首小诗,与大家一起分享。
隆冬时节,北国江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晶莹夺目。
仰望松树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
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课后延伸:雾凇这一自然景观,除吉林外还有吗?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个性到共性,体会出形成雾凇的主要条件)
既然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雾凇美丽的身影,那么,为什么吉林雾凇能“闻名全国”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资料,与同学合作探究,共同完成。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九九歌》。
2、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奇观。
3、读题,解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有哪些疑问?指名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遇到疑问用笔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出示长句子。
a、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4)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再次读课文。
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词、长句我们会读了,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字词,读好长句,注意长句停顿。
(2)给每段标上自然段序号。
(3)想想每个自然段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
5、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
(1)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2)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并说说在读法上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3、指名说。
4、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5、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6、指名说。重点指导写好“雾”、“凝”、“氏”、“零”等字。
7、学生写字。
四、布置作业。
1、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
3、抄写生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美景
1、出示冬天雪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冬天的美。
2、用你学过的词语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
3、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全国闻名的奇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雾凇图片,欣 …… 此处隐藏:13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