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炼词品文,悟奇迹。
学生在充分读文,讨论、交流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随机出示以下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们认真揣摩,体会“这真是一个奇迹!”的含义。
预设引导如下:
句子一:安静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1)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花香吸引、整天、流连”有联系?哪个词写得好?(引导学生抓住“穿梭”“流畅”、“没有一点儿”等词)
(2)你从“穿梭”“流畅”、“没有一点儿”这几个词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思――盲童安静平日里很喜欢到绿地上来享受春天的美好,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对课文内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人物形象的理解、认识,离不开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语言文字的韵味、情味,读中加深理解,读中加强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积累更多的“格”)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第二自然段“整天、流连”与第三自然段“穿梭、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的照应关系,让学生通过这个具体的“格”学习写文章时要注意遣词造句的前后照应,阅读别人的文章时也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章的语言。)
面的语境;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此为第二层面的语境;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此为第三层面的语境。这里所谈的联系语境,主要是指第一、第二层面的语境。许多时候,就词论词、就句论句,是很难有所感悟的。因为,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气脉等,事实上存在于语言文字前后左右之间的关系中。这样,联系语境去感悟就成为一种基本策略了。”
“联系语境,实质上就是拓展学生的感悟背景、丰富学生的感悟积累、
打通学生的感悟管道,在词与词、句与句、文与文之间审视和观照它们的相互关系,获得一种整体层面上的意义。”
句子二: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先画出描写安静动作的词。再画出前面用来形容这些动词的词语。
②自己边读边想象边做动作,从课文语言的描绘中体会安静的清新文雅。
③全班感情朗读,感悟安静这个人物形象。
(这是一个极富画面感的描写,通过想象再现画面、做动作、品读,让学生从“慢慢地伸出、极其准确地伸向”等词语去感悟安静的文静、神奇灵性,去领悟词语组合所带来的奇妙效果,如:“慢慢地”与“伸出”一组合所产生表达的效果。)句子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①齐读这句话。
②对比句子:安静的手指合拢,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哪句更好,为什么?
指导朗读。
(通过删一删,减一减,拿两个句子进行比照,使学生领悟到“悄然”一词写出了安静拢蝴蝶时的动作很轻、很柔,与前面“慢慢”一词相呼应,安静文雅的形象跃然纸上;还领悟到“竟然”一词在此处的准确运用。学生在经过很多次类似这样的语感分析训练后,以后不论是阅读,还是表达,对词语的敏感度会大大提高。)句子四: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感念。
①齐读。
②“张望”这个词用在安静身上准确吗?她能看见吗?她用什么在“张望”?你觉得安静的心看到了什么?
③顺势引读――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感念。
(同样,在这个自然段里,有一个句子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抓住“张望”一词设计了四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朗读去感悟句子的意思。朗读,是领悟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发现、总结体会文章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句子五: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感情朗读:我没有惊动安静――(顺势引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2.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
3.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配乐,教师深情解说。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是全文的中最难理解的句子,也是体现文章道理的主旨句,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这一环节通过音乐的渲染、多媒体画面的运用、课外人物的介绍,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为接下来的带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背诵积累,回顾总结,。
学习了体会文中的词句,知道了安静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这篇课文很美,有很多好词佳句 …… 此处隐藏:141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