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类、脂肪、蛋白质对人体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在你常吃的食物中,哪些食物的含糖量比较高?病人不能正常进食,往往要点滴葡萄糖溶液,这是为什么?
3、你知道脂肪含量比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4、小华换了口腔溃疡,最近几天食欲不佳,几天后,同学们都说小华消瘦了不少,那么,你知道小华身体消瘦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的食物中哪些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
6、青少年或大病初愈的人应常多吃哪些食物?为什么?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达成共识,选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根据代表的展示,在教材中画出重点。
出示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把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三: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师:食物中含有能量,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1页中的插图,你们小组想知道什么呢?
(让学生明确探究过程中,问题不同,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不同)。巡视、指导、纠错。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指导。
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或改进方案中的一些步骤。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小组同学通过看插图并讨论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各个小组的探究问题可能不一样。
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能否作出假设。如能,则各小组积极讨论,作出假设。
各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探究。
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说出实验结论。
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提高科学探究中计划制定的严谨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并树立科学实验观及团队合作精神。
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
重 点
1.营养物质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难 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用具
1)将学生分成4至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2.(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2)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3)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执 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一. 复习引入师:
上一节课主要了解了营养物质中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食物中还有哪些并不含有能量,但对健康也很重要的物质呢? 生:有,如水……
二.新授1.题:为什么水分对我们的生命这么重呢? 生:因为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角在水中才能运送出动。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产,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师:要保持健康,只多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生: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赞美,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 2.生:(课前挑选了一名学生以角色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病人下他得了什么病吗? 生:缺钙。 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骨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呀!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 生:海白菜。海带。 生:海中的鱼虾。 师: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都是“加碘盐”。 师: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 生:气氛活动,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热烈,查食物成分表
师:(注意引导学生做诊断,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生:(根据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板书,填写表一和表二。 师 …… 此处隐藏:145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