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只有通过生活的'体验来实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只有通过他们自身的探究、体验才能最终养成与形成。鲁洁、王逢贤教授在《德育新论》中指出:“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教学中通过“换位体验”,做做“盲人、缺少手臂的人是怎样拿东西的”,通过这种尝试,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不便;以身边伙伴的故事,触动孩子的心弦,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让学生欣赏图片、观看千手观音的录象、播放《爱的奉献》、《爱在人心》等音乐,把学生带入教材相应的情境之中,由入心、动情到启真、悟理,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发道德感想,内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通过组织“为身边的、社会上的残疾人献爱心”等活动,为学生开辟体验的渠道,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感悟,在体验、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老师的关爱是初春里温暖的阳光,柔情地播洒着知识的种子;老师的爱是盛夏里茂密的绿荫,无声的遮蔽着潺溪里每一弘水流;老师的爱是秋天里一片片红叶,迎来满园秋色,硕果累累压满枝头。
老师,传授给我无穷无尽的知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令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读书的乐趣,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精心地培育我们这些含苞待放的祖国的花朵。
有一次我四年级时,朱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由于我第一次换老师,还不是很习惯,我有两道题目不会做,我冥思苦想,还是做不出这道题,这时我想去看别人的答案,可是不心被您看见了,您走过来对着我说:“陈哲宇,不能看别人的答案,有什么不会的可以来问我!”我说:“我不是很懂这道题。”您就细心的给我讲解这道题目的方法,您让我体会到了老师的伟大,老师的关爱,让我心暖。
还有一次,我上课时,不认真听,然后考试考的很差,是朱老师你在办公室跟我讲了试卷上的几道题目,还耐心的跟我讲了这个单元的重点题型,让我搞懂了这个单元,这令我非常感动,朱老师虽然有点严格,但这都是为我们的将来好。
老师对我丝丝甜甜,纯纯的爱,像细雨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
每当下雨的时候,看到人们撑起的小花伞,我就会想到那件又温暖又感人的事情。
那天,天空阴沉沉的,感觉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在临近放学的时候,外面已经下起了倾盆大雨。
下课铃响了,大家都打着自己的小花伞,唯独只有我没拿自己的小花伞,我有点生自己的气,为什么没拿雨伞,就在这时,我的救星终于来了,瞧!正是我的妈妈,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像获得了大奖一样高兴、快乐、开心。走近一看妈妈还打着我最喜欢的方格雨伞呢!霎时,我心里感觉很温暖,我想这种温暖不是热的温暖,而是爱的温暖吧!我和妈妈一起快快乐乐的回家了。
虽然这只是一把普普通通的雨伞,但是它展示了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也让我们回报父母更多的爱吧!让爱永驻我们心间。
在这个世界里关爱有很多种,比如妈妈在生活上的照顾是一种;考试不好,妈妈严厉的眼神是一种;摔倒了同学扶你起来是一种;老师上课批评同学也是一种……关爱与关心是无处不在的,人与人互相关爱是我们每天都有发生的事,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慰藉。
然而常常却让我们不理解或认为理所当然。回忆起那次……暴风雨中去上学,还在庆幸还好有车,不料才到第一个路口,车子就停滞不能动了。不知道前面是何原因,一会儿,车子就堵成了一条长龙,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暴风雨愤怒地倾泻而下,一点消气的迹象也没有。
水面上的积水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快似的,8:00、8:10…我和妈妈心里越来越急,可是这条长龙别说飞,就连爬都不行,困得一动都不能动。这时,我看到妈妈在车里脱鞋子、袜子,然后挽裤脚,我不解。妈妈说:“看来,你只能走路赶去上学了!”妈妈冒雨去车尾箱取了雨伞,让我拿着遮着,一边背我到人行道一边叮咛:“雨大路滑,走路小心,特别要注意车……”看到积水没过妈妈的小腿,此时可是冬天噢,而妈妈平时又是那么爱美。
我深深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我拿着雨伞朝学校急急走去,转弯时,瞧见妈妈还在雨中目送我。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日,我和表哥来到了超市。一阵阵争吵声入了我耳畔。我和表哥循着声音,来到了卖肉的柜台前,听了以后,才知道是这样:
原来,是卖肉小贩少给了几两肉,买家来理论,但小贩就是不肯承认。才发生了这样的事。“不就是少给你了几两肉,瞎嚷嚷啥?”卖肉小贩不屑一切的说。“你还有理了,如果你以后都这样买,还会有人买吗?”买家头头是道的说。卖肉小贩一看形势不利,便对买家说:你赶紧走, …… 此处隐藏:13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