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去苏州旅游,我有幸游览了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
进了拙政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廊,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真舒服!我们往前拐了个弯,觉得眼前豁然一亮,只见一大片荷花池上建着个亭子,亭子的倒影与荷叶相映成趣。荷花池周围栽着姿态各异的柳树,摇曳的树枝在向你招手,使你不由自主地想走进亭子。好奇怪,这亭子竟没有台阶,只有花纹像云彩的大理石在充当台阶的角色。我问爸爸:“这大理石上的花纹是什么意思?”爸爸说:“这些花纹代表云。从这有花纹的大理石上走过去,意味着步步高升。”原来如此,想不到这小小的台阶还有深远的意义呢!我漫步在亭子里,往四处一看,又是一番景致:向左看,小桥人家,好一派景色;向右看,柳树下怒放着荷花,好一幅秋荷图;向前看,秋竹瑟瑟,好一曲秋歌;向后看,一座白屋,四周无人,好一首无字诗。再向前走,春亭、夏亭、秋亭、冬亭,一一映入眼帘。特别是夏亭,亭前的大红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四面桃花三柳”;下联是:“半潭秋水一山”。这副对联对仗真是工整:桃花是春天的景色,柳树是夏天的景色,秋水是秋天的景色,大山是冬天的景色;而且通过“四”、“三”、“一”、“半”这些数字把夏亭周围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
游完拙政园,我便细细回味起拙政园。拙政园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景色如画,真不愧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呀!
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学期选了一门选修课----园林鉴赏,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在苏州呆的第三个年头了,从大一时期对苏州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苏州的深深喜爱,已经让我对这个文明古城有了深深的眷念说到苏州,人们第一感觉想到的就是苏州园林,都说“桂林山水*天下”,在我看来苏州园林也是如此。
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众多园林中,我去过最多以及了解最多的也很只有拙政园了,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我眼中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其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着力讲究不对称美。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着入山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依水而建,具有*南水乡的特*。
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因时而异。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名称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感想*的建筑很注重生活的环境,一个建筑中园林总是少不了的。*的园林是在人工的基础上写实的,人工的地方就是山是石头做的假山,水只是池子里的水而已,但是*的园林真实地还原了自然界的美景,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它进行了修饰,主次分明由不缺真实与美观。园林中的景物不只是自己单独形成一片景区,还常常与建筑物唱和,比方亭子旁边总有柳树来衬托,挺拔干练的亭子配上柔若无骨的柳枝,*阳调和,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前几年寒假,南方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我们一家去苏州旅游,我有幸看到了雪中的拙政园。
拙政园本来就是美不胜收的江南奇景,在大雪的装点下,更显出了他冰清玉洁的独特魅力。你看!黑瓦白墙,青石绿树一下子只剩下一片茫茫的纯洁的白,如同一座白雪的宫院,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
秫香馆前,大雪盖在假山上,盖在树枝上,盖在那短短的小石桥上,让人感到格外的清爽。此时,空气中淡淡的梅花香气,让我仿佛回到了古代,聆听着悠扬的琴声,一路上踏雪寻梅。那宽敞的厅堂,孤零零地矗立在茫茫白雪中,暗红的清漆柱子、栏杆、落地长窗,与铺天盖地的白色相应成趣。
站在岸边,放眼湖上,结了一层冰的湖面上铺上了一层雪,因为积雪和冰层的厚度不同,颜色也有深有浅,像有人在湖面上画了一幅泼墨山水画。在两岸古树、亭台楼阁的映衬下,更显得柔情。
雪中的拙政园,你柔情万般,魅力无限,我爱你!
伴随着轻快的步伐,我和爸爸来到拙政园的大门——一堵装饰着五*缤纷花朵的花墙,花墙的前面摆放着许多花盆,那些花儿颜*繁多、姿态不一,虽是寒冬,但依然怒放。它们 …… 此处隐藏:180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