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此时,我拥抱着奶奶,忽然感到,那个搂着我脖子撒娇的奶奶就是当年的自己,而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奶奶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多久,奶奶说:“我想睡了。”我说:“奶奶,我拥抱着你睡觉吧。”奶奶说:“好!”于是,奶奶就搂住了我的脖子,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
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奶奶给了我所有的爱,可是,我又有几次去拥抱年迈的奶奶呢?此刻,我拥抱着奶奶,用我最温暖的身体,用我最真挚的情感拥抱奶奶,这是对那份沉甸甸的爱给予的最温情的回报啊!
时间去而不返,像是奶奶的白发不再青丝。
在我还小的时候,小的我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奶奶就一直照顾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都是她一手操劳。
小时候的夏天蚊子很多,天气很热,黑暗的草丛中总会穿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满天的繁星将我们的身上渡了一层银光。奶奶总是在吱吱的虫声里,拿一把很大的蒲扇为我驱蚊,给我哼唱安眠的曲子。而我总是不肯入睡,缠着奶奶讲故事,奶奶的故事很多,她拖着轻柔的调子将故事讲成了歌曲。我就数着天上的星星,数着虫儿的叫声,数着奶奶的头发,会在这温和的声音中渐渐睡去。
奶奶有一头漂亮的银发,一年四季都整整齐齐的梳在脑后,用一个簪子盘起来,我一直好奇是什么魔法才可以做到这么完美的盘发。明天清晨她起的总是很早,我从未见过她没梳理头发的样子,在我惺忪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就会给我梳头发,从发根到发梢,一遍又一遍,然后用手勾住,盘起,这个动作总是很麻利,我却总是学不来。我好奇奶奶粗糙的大手是怎么做出这小小细细,精致的辫子,她却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不说话,我也不深究就急不可耐的出门玩耍,奶奶拍拍我的头,然后叮嘱我小心。
每年过年奶奶总爱去逛庙会,她牵着我的手走在挤满人的路上,纵容着我任性的要求,无论是糖葫芦还是泥塑都会满满的塞我包里。庙会结束后每一次都会发糖,她总捂到包里一颗也舍不得吃,回来之后带给我吃,每当看到我惊喜的表情都会咧开着嘴角,笑的像个孩子,有的时候她会忘记,捂得久了,糖就化了,可就算如此,她也不肯吃,用布包起来,小心放好。
时间去而不返,我离开了家,开始上学,看见奶奶的日子愈来愈少。忙碌的生活充斥着我所以的时间,至于我连思念的时间都不够,我该怎么记住我拥有的这些温暖的回忆?
渐渐我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原本记忆犹新的脸也开始不清晰了,我似乎忘记奶奶,忘记了这个给我唱乡歌的,给我细心梳头的,舍不得吃糖的人。
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奶奶那双粗糙的双手会透过记忆从我的发根梳到发梢。我会在梦中祈祷,这个给我世界温暖的人在另一个世界被温柔以待。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这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也是能不能交到朋友,能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关键。
我认为,谦让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谈谈,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只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遇到老师时主动向老师问好;上课迟到时,进教室要喊报告;坐公交车给老人让座;不随手乱扔垃圾……这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想必大家都知道,可真正有多少人去做了呢?记得有一次,我站在10路车上,人很多,座位上都坐满了人,这时上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他还带着一个年幼的小孙子,他们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居然没有一个人起身让座,他们都满不在乎的看向车外,连正眼都没瞧他们一下。那播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似乎也带上了刺耳的声音。
古有孔融让梨,这是尊敬兄长的文明;有程门立雪,这是尊师重道的文明;有孟母三迁,这是爱护晚辈的文明;有高山流水,这是朋友互敬互爱的文明;有举案齐眉,这是夫妻见相敬如宾的文明。
但是,曾经无比璀璨耀眼的中华文明如今却变得暗淡,失去了原有的光芒,而历史长河中千淘万漉的珍珠,却被世界的浮华与喧闹蒙上一层沉积的污垢,无法抹去。当道德与利益的天平已经严重倾斜,当人们对文明规范充耳不闻,当人们的心灵为世俗名利所纷扰,我们,是否还能看到文明那微弱的光芒,是否能听到祖祖辈辈的谆谆教导?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名号是否依然无愧的毅力于世,不曾倾倒?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礼仪大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谦耻作为立国之本。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由礼仪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像给老幼病残让座,像帮助盲人过马路,再比如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这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才足以证明中国是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让我们拥抱文明,拥抱中国一千年的美誉。
体训那天下起了雨,雨并不大,不过是灰蒙 …… 此处隐藏:13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