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家乡的大海,它是我依恋的地方……
天淡云轻,秋高气爽,飒飒秋风尚残存几分暧意。我在慵懒中独行。
抬头望天,目光斜刺苍穹。搅乱了白云的行列,窥得天空之深幽——都说秋天候鸟南飞,处在南国的我却在空荡荡的天空中寻不到丝毫踪迹。
雨果说:“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心胸。”
又有人说:“天之大,若能容,又为何空空如也?”
那就让我来填补苍穹的空白吧!让我的血液融入那邈邈的寂寥中,品味永恒的孤独,伴我的思想踽踽独行。
鸟瞰而下,乍看是万紫千红。再凝眸,始觉是金黄与浅绿交融,如鱼鳞折射的光。成熟与半成熟在单调的水稻田上不断轮回,不断交替,看得我目瞪口呆,好像是有股生命在流动似的。
到底是什么让它如此欢喜呢?
啊哈,我知道了,原来是风啊!
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荡起万千涟漪,既有金鸡抖羽的雄姿,又有多米诺骨牌的前仆后继。
风无形。得大道不拘小节,“得意”者“忘形”;得道者注定孤独,无形者注定易被人忽略。而我偏要在风中狂奔,领悟无形的神韵。
继续前行。
终于抵至溪边,溪水清澈;但也只能用“还算”。
近年来溪水污染日趋严重,现在水库又放水,水势稍猛些,泥沙更混浊。更何况这条水溪又特别,有“一清一浊”。所以对于此境况,理解之时心却隐隐痛楚。
所谓“一清一浊”,是指由于发源地和水道不同,最终形成一条十分清澈,一条十分混浊但最终并在一起的两条溪流。
造物真是神奇!
因此,我看不到柳宗元所描绘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姿态。
虽看不到鱼儿悬浮空中飘来荡去地纵流,但裹在风中的我却觉得是只鱼儿在自由穿梭。
风是一股看不见的长流。
而我在动荡的滔滔中,澎湃不已。
窗外是阳光,是绿草,是蓝天。其实窗外的风景才是最美的,近黄昏时,我推开窗户看向外面。
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冲刷过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速转入人的身体里,阵阵风吹过,大地变得更绿了。吹过大树,树叶轻轻摇动,好像在跳舞,吹过池塘,池水也在欢腾地歌唱。
向远处望去,重重叠叠的高山被那轻纱似的薄雾盖住。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一个沉睡着了,不知睡了几千万年了,从来没有谁惊醒它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哪怕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啊,也只到它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野猪,山羊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经历了这些,这些山身上似乎铺满了苔藓。有的山峰像猩猩呲着牙,正在咆哮;在那“猩猩”的身边,有座山像是它的贡品——香蕉和桃子;还有的山峰像一尊大佛,在盘着腿念经……放眼望去,千山一碧,一碧千里,是一大片的绿海。
山峰的前面,一排洁白房子展现在眼前,似乎刚刚下过雨,房子之上有着彩虹,从天边连接起来。房子前有着大片大片的茶花地,人们在那里劳作呢!茶花开得正当茂盛,花朵呈淡绿或米白色,似乎是一片片云朵。
天渐渐黑了,池边,几棵垂柳正轻轻地拂过水面,荡起一道道波纹,一切声音停止了,静得出奇。突然,蛐蛐打破了这沉静,唱起了一首小夜曲,池边荷叶的小蛙也便加入到了这小小的乐队中来。树上的麻雀似乎很害羞,偶尔“叽叽喳喳”地叫上几声又立刻停止啦!大地变得一片朦胧,仿佛是梦幻的世界。
窗外的景色,真美!
落日像喝醉酒的红脸醉汉,跌倒在乡村的山那里,把水和天映得一半通红,一半金黄。
乡村的黄昏是秀美、恬静的。
路边的花呀、草呀,都在徐徐晚风的抚摸下,安静地睡了,夜来香们却精神十足地梳妆打扮,准备迎接“黄昏音乐会”,她们用绚丽的晚霞做胭脂,涂红娇美的脸蛋;用金黄的阳光做长裙,套上柔韧的腰肢,向小河哥哥要一朵浪花,插上自己五彩的秀发……河边的垂柳散开高高的发髻,取下美艳的蝴蝶结,俯下身去,让长发垂进潺潺的流水,静静梳洗着。顽皮的小河也不再跳跃,安分地淌着。河里的睡莲闭起了眼睑,弯弯的长睫毛上还挂着水珠。河里的小鱼和小虾们都回家了,想必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召唤着他们吃晚饭吧!
乡村的黄昏又是忙碌、热闹的。
“日落西山鸟归林。”形形色色的鸟儿都急急忙忙地往屋里赶。鸟爸爸要把找到的食物带回家,鸟妈妈要回去做饭,只有一些贪玩的小鸟还在不紧不慢地往家里赶。
河边的洗衣妇提着水桶三三两两地回来了,边走边谈论着村里的新鲜事,放牛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归来了,口袋里塞满了酸极甜极的野果。到地里做活的壮劳力也都回来了,个个扛着农具,汗流浃背。不一会儿,各家各户的烟囱都冒出了缕缕炊烟,厨房的响起了锅碗瓢盆的交响乐,吃过晚饭,一些老头儿叼着烟斗蹲在一起谈古论今,谈三国,谈刘备……
这时,一弯新月已隐隐约约挂在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