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是一位残障教育家。年幼的一场大病夺走了海伦的听力和视力。八岁时,海伦的父母找到了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及其家人的帮助下,她先后进入帕金斯教育学校和剑桥女子学校学习,并在考入哈佛大学尝试写作。面对残酷的现实,海伦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还将自己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勉励后世。
与海伦凯勒不同,我们是健全的人,却都沦为平庸之辈。
我们的眼前是明亮的,所以不珍惜视力。我们是那么的美丽、年轻、聪明,令人艳羡。在一览无余的光阴中我们失去了对光明的感受,对快乐的体验,也忘记了感恩。我们何不学学海伦,用微笑面对生活,用一颗诚挚的心去感恩生活?
近年流行的“九零后”话题让我感触颇深。我想说“七零后”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没有我们富裕,生活得没有我们舒适安逸,他们曾遭遇过灾难体验过不幸,所以他们更懂得思考人生,他们更懂得感恩。他们在寒冷的时候感恩家里稀存的煤渣,在饥饿中感恩树皮。因为感恩,所以快乐。
有的人感到生活中有说不尽的难处。他们哀叹宦海沉浮,却不感恩身旁还有诸多百姓的爱戴;他们泣诉爱情的艰难,却不感恩亲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看;他们埋怨父母没给他们一个好的家境,却不感恩父母的辛苦养育……
我生活的幸福,因为我明白感恩。
饮泉时感恩自然的瞬息万变,行走时感恩铺路工人的辛劳。海伦生活在黑暗中,所以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渴望。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假如给我三天黑暗》的磨砺呢?我想那也许会让我们更加了解真实的世界。
黑暗与光明皆由心而定。心中痛楚浓雾则蒙蔽双眼,心怀感恩内心自有一幅光明的画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写的是个真实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并且从海伦·凯勒的身上获得了许许多多教诲,所以我十分感谢她。
在这一个暑假里,我看过许多书,《笑猫日记》《城南旧事》……可我最喜欢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一本书是由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写的长篇自传小说。里面讲述了她的家庭背景以及克服身体上缺陷,努力学习知识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励志故事。
在这一本书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海伦凯勒在小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看不见听不见,她就想放弃自己。直到一位叫莎莉文的老师来到她的身边,对她不离不弃。有一天,老师带着她来到一个水池旁,让她伸手去摸一下,让她的神经感受到水的流动,于是又在她的手上写出水的英文单词,她一下子记住了。老师还带着她,让她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和学习如何写字。
我喜欢这一段故事,是因为莎莉文老师循循善诱海伦•凯勒,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以及海伦•凯勒不为失明而自暴自弃,不屈向上的精神让我震动。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目时,第一时间想到放弃没有去克服它,而海伦凯勒却能克服巨大困难,和她相比我惭愧极了,我应该不放弃,不屈向上,不可以为一点小事而自暴自弃。
从这一本书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海伦•凯勒不屈向上的精神,还让我知道了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当我认真读完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的内心被她燃烧了一个多世纪的的心灵之光照耀得豁然开朗。
小海伦19个月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看、听、说的能力,由此她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最直接的沟通。这个幼小的生命从此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变得古怪、粗暴、无礼。直到莎莉文老师走进她的生活,教她认字、读书、算术和做人。海伦沐浴在莎莉文老师的爱心里,她的粗暴和任性像冬日的残冰抵不住暖暖春日,渐渐化解流去。海伦这才张开心灵的眼睛,与人快乐地沟通。她意识到只有知识才是唯一通往光明的道路。于是,她便对知识有了强烈的渴求。她如饥似渴地摸读盲文,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通过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还学会了说话和德语、法语、拉丁语等多国语言。
1900年,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经过4年的努力奋斗,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这个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像莎莉文老师那样,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残疾人。海伦说:假如我拥有三天光明,将把第一天献给亲朋好友,第二天献给大千世界,第三天过常人生活。多么简单的要求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才能拥有这一切!
我放下书静静地思考:如果我是海伦,我能做到吗?她虽然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但通过知识看到了光明,并且考上了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最后取得了成功,名垂千古!而我身为一个健全人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奋斗目标。现在的生活学习条件是那么的好,我也不知道珍惜我现在拥有的条件来好好学习。想到这些,我感到深深的惭愧。从此每当我因为各种原因不 …… 此处隐藏:540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