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题失分的同学较多。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1)熟练掌握病句类型;(2)会使用修改格式。
第4题,排序单选题,本题3分。
语意连贯是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我们在表述一件事情一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本次考试中本题难度大,大部分学生失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按认知逻辑细细分辨,反复对比选项。
第5题,综合性学习之新闻主旨概括题,本题3分。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出材料想表达的主旨,写出探究结果,首先是对新闻文体的考察,其次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基本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会失1—2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拟新闻标题、主旨类型的题,要抓住主语和谓语。回答“谁”(或者什么)和“怎么样”(或者做什么)。还要揣摩出题者的观点、意图。
第6题,应用文写作,本题4分。
本题难度适中,找出应用文写作中不恰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出现的问题是,第一,学生没有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格式,找不出不巧当的地方;第二,能找出不恰当的地方,不能用正确的书写格式讲修改意见表述完整。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关注应用文的格式、细节。
本部分出题严格根据《课标》考察范围,整体难度为中上。
【二】、阅读理解部分
本题四篇阅读,共17个小题(从7—23,共40分)
(一)阅读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回答7—9题(共6分)。
诗词鉴赏部分,是对学生诗词曲掌握情况的综合考察,学生们必须认真复习考察范围,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本次试卷中,第7题(1分)是考察的作者,难度适中;第8题(2分)是炼字的考察,难度中上;第9题(3分)是对修辞知识点的考察,难度适中。整体上本次考试,学生这部分掌握的不错。
学生答题启示:
1.熟记每首诗词曲的作者、年代、评价和出处。
2.理解重点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和重点词在全句中的作用。
3.对34首诗词,不仅仅背诵、默写,还得清楚作者、背景、主旨、情感,对每一句(特别是历代传颂的千古名句)的作用及其蕴含的道理(哲理)也应了如指掌,
答第9题应注意三点:①指出修辞,具体分析“用典”这一知识点;②写出表达的情感;③整体评价。少一点就会减1分。
(二)阅读文言文课内课外对比,甲文《邹忌风秦王纳谏》(课内)与乙文《梁尝有疑狱》(课外)回答10—14题。
分课内课外两部分。课内节选战国策《邹忌风秦王纳谏》最后一段,课外选自西汉刘向所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