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4)

时间:2025-07-09   来源:未知    
字号:

110

[22]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

胞的作用.何贤辉等将正常人外周血全血进行体外培养,测定黄连素对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黄连素对T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和中期活化抗原CD25的表达有明显抑制效应,提供了黄连素抑制T细胞活化的直接证据.另外,黄连素对PKC或其下游的信号途径有影响;并可以通过下调粘附分子表达而抑制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从而影响淋巴细胞再循环.可见黄连素对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均有明显的作用.EkaterinaK.

[23]

Marinova等通过采用裸鼠作为实验模型,研究了黄连素对肾性免疫性疾病的影响.黄连素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前,先给予裸鼠一定剂量的黄连素,再用牛管状基底细胞膜作为抗原,诱发自身免疫性肾炎.结果显示,治疗组裸鼠肾脏的损伤程度明显比模型组轻.外

+++

周血细胞分析,治疗组CD3,CD4,CD8以及slg淋巴细胞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减少;+++

组的CD3,CD4,CD8以及T减少.,这为黄.3.6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近几年发现,黄连能够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

[24]

到抗血栓的作用.付晓春等利用动物的在体实验,观察了黄连解毒汤的抗血栓作用.他们通过给小鼠和家兔灌服黄连解毒汤,1h后,发现小鼠体外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家兔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有显著延长,并能显著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通过干扰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的活性,从而使纤维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此外,黄连解毒汤还通过干扰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的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变受到抑制.

春在临床应用中观察了黄连的配伍禁忌,发现黄连与乳糖酸红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存在配伍禁忌.

[27]

5 研究展望

黄连是一味具有广泛药效作用的中药,在国内外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且新的药效又不断被发现.尤其是其较好的抗癌、降血糖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的药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黄连的分布地区较广,栽培简便,资源丰富.因此,对黄连进行深入研究,扩大其药效作用,将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开发前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276.

[2] 李巧如,任健康,刘宗智,等.18种中草药抗菌作用的筛

选[J].陕西中医,2002,23(6):555-556.

[3] 沈婉琼,张建珍,林佩斌.消炎六味汤合剂体外抗菌作用

的研究[J].广东药学,2003,13(4):34-35.

[4] 匡铁吉,董梅,宋萍,等.黄连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

抑菌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2):867-868.

[5] 陈国良,叶寿山,刘家骏,等.金地蓝消毒片对小鼠感染

模型的体内抗菌作用观察[J].安徽医学,2002,23(5):

5-7.

[6] LEEDU,KANGYJ.Effectsof132alkyl2substitutedBer2

α,iNOSberineAlkaloidsontheExpressionofCOX2Ⅱ,TNF2

andIL212ProductioninLPS2stimulatedMacrophages[J].LifeSciences,2003,73(3):1401-1412.

[7] 刘志峰,李桂生,傅风华,等.8种中药注射剂体外抗内毒

素作用的观察[J].中草药,2002,33(1):58-59.

[8] 姜庆城,王彦美,陈同刚,等.双黄连注射液在生物体内

4 黄连的毒副作用与配伍禁忌

黄连虽然存在很广泛药理作用,但还是存在一定

[25]

的毒副作用.张德付报道了,从1997年至2000年双黄连粉针剂静滴所引起的3例异常反应.1例是类阿托品反应:患者因感冒就诊,静滴双黄连粉针剂后出现面赤、口干、心悸,随即出现四肢阵发性抽搐,双瞳孔散大等症状.另2例患者仍然是以感冒就诊,静滴双黄连粉针剂后,出现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皮疹.

黄连同多种西药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多有报导.朱惠平将2支双黄连注射液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再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支,即刻产生白色混浊→淡黄色混浊,放置1h后可见棕色小沉渣,甚至堵塞输液器的针头,液体不滴.张佳思,向国

[26]

抗细菌内毒素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

22(5):276-278.

[9] 李凡,易世红,赵春艳,等.双黄连粉针剂抗病毒作用[J].

中草药,2002,33(1):52-55.

[10] 王睿,顾月荣.黄连降糖胶囊与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

尿病疗效比较[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89-1190.

[11] 刘长山,王秀军.黄连素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及防

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药杂志,

2002,27(12):950-952.

[12] 康巧真,叶菲.黄连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7例疗效

观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4(2):83-84.

[13] 曹国扬.心先安联合黄连素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3

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

1(3):171-172.

…… 此处隐藏:16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