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29,川贝母与浙贝母
共同点: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疮痈肿毒,肺痈。
不同点:川贝母味苦性微寒,滋润力强,偏于润肺化痰,多用于肺虚久咳,燥咳,散结作用较弱。浙贝母味苦性寒,开泄力大,偏于清热化痰,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热咳嗽,散结力强,常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以及热毒疮痈等证。
30,竹茹,竹沥,天竹黄
共同点:清热化痰,用于痰热诸证。
不同点:竹茹除烦止呕,胃热呕吐,痰火内热扰之心烦失眠。竹沥性寒滑利,祛痰力强,善能清热化痰,定惊利窍,适用于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证。天竹黄清热化痰之功似竹沥而性缓,兼能清心定惊,多用于小儿惊风,也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热病神昏等。
31,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
共同点:化痰软坚散结,瘰疬,痰核,瘿瘤。
不同点:海蛤壳,瓦楞子制酸止痛,胃痛泛酸。海浮石善化老痰,清肺火,又能利尿通淋,血淋,石淋。海蛤壳兼可利水,用于水气浮肿。瓦楞子既散结又化痰,还用于癥瘕痞块。
32,桑白皮与葶苈子
共同点: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肺热和肺中水气,痰饮所致的喘咳水肿实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桑白皮,甘寒性缓不峻,长于清肺热。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使用,如泻白散。葶苈子,苦辛大寒力猛,对邪盛咳喘不能平卧者为优。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利水之功亦强,可治悬饮,胸腹积水,鼓胀等证。
33,龙骨与牡蛎
共同点:生用,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煅用,收敛固涩,用于滑脱证。
不同点:龙骨以镇心安神见长,尤适用于阴虚阳亢之心神不宁,烦躁失眠,惊痫癫狂等。煅后可用于湿疮或疮疡溃后不敛。牡蛎以平肝潜阳见长,并可软坚散结,用于
瘰疬痰核,癥瘕积聚。煅后收敛制酸,可治胃泛酸。
34,钩藤与天麻
共同点:皆归肝经,均能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同可治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以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钩藤味甘性微寒,也能清热,但清热不如羚羊角,尤多用治小儿急惊风,壮热不退,手足抽搐等证。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取其清肝热之功,也可用治肝火上攻之头痛,眩晕。此外,与蝉蜕,薄荷等同用可治小儿夜啼。
天麻,甘润不烈,作用平和,对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此外,又能祛外风,通经络,也可用治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以及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
35,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共同点:补气生津,用于气津两伤证。
不同点:人参,补气力最强,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用于虚脱危证,还能安神益智,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西洋参性寒偏清,能清火养阴,适用于气阴不足而火盛者。
党参性平不燥,补气之功似人参而力缓,为肺脾气虚证的常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