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太子参性平清补,适用于肺脾气阴不足。
36,人参与黄芪
共同点:均能补气血。
不同点:人参补益力强,能补心脾肺气,且大补元气,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并可生津,安神。治疗气津两伤,气血双亏诸证。
黄芪补气力不如人参,以补脾肺气为主,而温升之力强过人参。善补肌表之气,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多用于表虚自汗,气血双亏,疮疡不溃或溃久不敛,
浮肿尿少,半身不遂,为治表虚要药。
37,连翘与黄芪
共同点:都为“疮家圣药”,用于痈疽疮毒。
不同点:连翘苦寒,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适用于热毒疮疡,瘰疬痰核。黄芪甘温,长于补气托毒,排脓生肌。适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38,肉苁蓉与锁阳
共同点:均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证,以及精血津液亏虚之肠燥便秘。 不同点:肉苁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血润燥作用较好。锁阳性温燥,固肾壮阳之力较强,润肠之力不及肉苁蓉。
39,巴戟天与仙灵脾
共同点:均有温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用于肾阳不足诸证。以及风寒湿痹兼有阳虚者。
不同点:巴戟天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补肾阳作用缓和疗效持久,兼能益精血。仙灵脾性温燥,补肾壮阳作用较强。
40,补骨脂与益智仁
共同点:均能补能涩之品。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之功。用于肾阳不足之遗精早泄,遗尿尿频,脾肾阳虚之泄泻等证。
不同点:补骨脂偏温肾壮阳,还能强腰膝,纳气平喘。用于肾阳不足之腰膝冷痛,虚喘。益智仁长于温脾散寒,开胃摄涎。多用于脾寒泄泻,腹部冷痛及脾虚不摄之多唾流涎。
41,冬虫夏草,蛤蚧,核桃仁
共同点:均有补肾助阳,益肺定喘之功。用于肾阳不足诸证,肺肾两虚之咳喘,气短。
不同点:冬虫夏草为平补阴阳之品,又能止血化痰。适用于久咳虚喘,劳嗽痰血,因力缓,多作为病后体虚的调补品。蛤蚧补肾纳气力强,为治虚喘劳嗽之要药,还能益精血,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阳痿。核桃仁力缓,多做食疗辅疗。还能润肠,用于肠燥便秘。
42,杜仲与续断
共同点:均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均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不同点:杜仲补肝肾助阳之力较胜。可用于阳痿,尿频等证,还能将血压,用于高血压病。续断苦辛,补中有行,以行血脉续筋骨为重。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淤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