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革命的前驱者_与_精神界之战士_六_陈独秀与鲁迅教育思想之比较
多所大学作过演讲,但不再担任教职。鲁迅在教育部任职和在各大学兼课这么长时间,对中国教育问题当然有深湛的研究,但除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属于比较系统的长篇大论外,他的教育思想大都散见于杂文、散文、通信和 译者附记 中,表面上看似不成体系,而实质上紧扣问题的症结,常常一语中的,显示出其特有的洞察力和深刻性。
陈、鲁二人的教育思想破旧立新的大方向和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但在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上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两相比较,陈独秀偏重于建设,喜从实际提升到理论,对新教育的精神、原则和制度考虑较多;鲁迅偏重于批判,常因时因事有感而发,把教育问题纳入改革国民性的整体思路。
二
陈独秀和鲁迅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认识都从近代欧美日本汲取了思想资源,通过中外对比看到中国的落后,提出取法外国的教育主张。在这方面,陈独秀比鲁迅研究更为全面,主张更为激进,鲁迅所做的工作则更为具体。
陈独秀最早的一篇谈教育的文章是1904年6月14日∃安徽俗话报%上的∃国语教育%,这乃是十几年后白话文运动的先声。文章开头就说: 现在各国的蒙小学堂里,顶要紧的功课,就是∀国语教育#一科。 [2]53表明他推行国语和国语教育的主张,是受外国的启发,向外国人学来的。稍后解释王阳明的∃训蒙大意%,固然是借古人以批评中国儿童教育的现状,提出自己改良教育的思想;而用来论证的重要根据,则是王阳明的教育方法,如教育人以培养心志为主,读书作文其次,要顺应儿童性情,注重音乐体操,使儿童乐于受教,不受压制,自由发达等等,多与近代西洋日本各国 正合 ,简直 是一鼻孔出气 。[2]91-96到∃新青年%时期,陈独秀便不再采用这种迂回的含蓄的言说方式,而是旗帜鲜明地倡导取法列强以整顿、改革中国的教育。他研究了中世纪到近代欧洲教育方针的演变发展与是非得失,结论是: 现今欧美各国之教育,罔不智德力三者并重而不偏倚,此其共通之原理也。而各国特有之教育精神:英吉利所重者,个人自由之私权也;德意志所重者,军国主义,举国一致之精神也;法兰西者,理想高尚,艺术优美之国也;亚美利加者,兴产殖业,金钱万能主义之国也。稽此列强教育之成功,均有以矜式宇内者。吾国今日之教育方针,将何所取法乎? [2]141他反复强调中国教育必须真正用心学习欧美: 吾国教育,方始萌芽。方之欧美,犹未及万一。即此万一之萌芽,其成分十之八,仍属科举之变相。旧文教之延续,居其十之一有五,其真正近于欧美教育者,仅少而几于无有。甚愿国中教者学者,速速发心体会欧美文明教育之果为何物,否即教育日渐扩张,去欧美之文明仍远也。 [2]307他在答安徽前辈名士胡子承的信中,进一步指斥今日中国教育为伪教育,认定现代西洋教育为真教育,说: 吾国今日教育界之现象,上焉者为盲目的国粹主义,下焉者科举之变相耳,此先生所谓伪教育也。现代西洋之真教育,乃自动的而非他动的;乃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乃实用的而非虚文的;乃社会的而非私人的;乃直视的而非幻想的;乃世俗的而非神圣的;乃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乃推理的而非记忆的;乃科学的而非历史的。 [2]313又以此为提纲,在天津南开学校演讲 近代西洋教育 ,指出: 中国教育,不合西洋近代教育的地方甚多。 吾人的教育,既然必须取法西洋,吾人就应该晓得近代西洋教育的真相真精神是什么,然后所办的教育才真是教育,不是科举,才真是西洋教育,不是中国教育。 否则,只是 读几本历史洋文,学一点理化博物,算不得是真正的近代西洋教育 。[2]323-326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就是建立在这种开放的国际视野和中西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其完全西化倾向或有时而可商,而真伪教育之辨应该引人深思。
与陈独秀大谈教育方针、教育精神、西洋教育不同,鲁迅公开表示: 我是不研究教育的。 [3]267这一部分是谦词,一部分也是实话。他对中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无疑是研究得十分透彻的,对外国教育的研究则不尽然。不过他对教育有一个总的看法: 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那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要适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这时候还未到来,也料不定将来究竟可有这样的时候。 [4]19-20这不能不说是包含了极高明的见解。他并不一般地推崇西方教育。有意思的是,和陈独秀一样,鲁迅的研究也是从儿童教育始,以儿童教育终。这两位新文化先驱者如此重视儿童教育,的确真正把握了教育要从儿童抓起的根本规律。∃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虽以研究家庭改革和父子问题为主旨,但其中含有很多儿童教育的内容。鲁迅用西方的生物进化论批判中国的旧家庭伦理,指出 爱 是自然界给予生物的一种天性, 人类也不外此,欧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为本位,便是最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