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呢?民族精神为最终战胜自然灾害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方法二:(备选)
多媒体播放历史纪录片《长征》片段,学生观看、感悟。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归纳:1934年到1936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中华民族精神!
那么,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呢?民族精神为最终战胜困难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板书)
一、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板书)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教师: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段话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
播放视频:民族的脊梁
教师:了解了这些内容后,我们再来具体了解“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中国的脊梁”就是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及其重要性
教师: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