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桥简介
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且连通了京广线,
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大桥特色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
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
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
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5年9月1日,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
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
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全部撤走了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
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
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
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毛泽东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
变通途”,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的气势和重要作用。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
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
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
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
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
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大桥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
路由此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大大促进了 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
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大桥通车后,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仅通车的头5
年,通过的运输量就达8000多万吨,缩短火车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节
约的货运费超过了整个工程造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的通过量也不
断增加,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更难以计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
重大作用。
2002年八九月间,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首次大修。中科院专家测评,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