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方专转本内部资料计算机
第6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1. 信息系统按照信息处理的深度分为三类:“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分析系统”
2. “业务处理系统”分成3类:管理业务系统(面向操作层、面向管理层);辅助技术系统(CAD、CAM、CAI);办公信息系统(即OA)
3. “信息检索系统”有:中国科技文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情报检索;Web信息检索
4. “信息分析系统”的实例有: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5.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基础设施层、资源管理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表现层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开发了以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为主要特征的DBS,由DBMS统一管理数据和提供应用服务
7. 数据库系统(DBS)的组成:应用程序;计算机支持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8. 数据库系统(DBS)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数据独立于程序;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
9. 数据库系统(DBS)操作的基本单位是“事务”,每个“事务”是由含有若干个有序的SQL语句组成的
10.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11.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2. 概念结构是用来反映现实世界中应用单位对数据的描述及业务需求;目前使用“E-R图方法”建立概念结构;在E-R图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集”,“菱形框”表示“联系”,“椭圆框”表示“属性”,加斜杠线的属性为相应实体集的“主键”
13. 在概念结构中:客观对象“用实体”表示;特征用“属性”表示;对象间关联用“联系”表示
14. 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可以有下面3种:一对一联系(如座位和学生)、一对多或多对一联系(如班级和学生)、多对多联系(如商品和顾客)
15. 从用户观点看:使用关系数据模型描述的关系数据模式的逻辑结构是二维表
16. 二维表由表名、行和列组成;表的每一行叫做“元组”;表的每一列叫做“属性”
17. 使用二维表关系模型对一个具体单位中客观对象所进行的结构描述,称为关系数据模式(即关系模式)
18. 能够唯一标识二维表中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被称为关系模式的候选键
19. 可以选择一个最常用的候选键作为关系模式的“主键”
20. 在关系模型中,对每个关系有如下的限制:属性名不能相同而其值域可能相同;属性不可再分;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元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属性的顺序也可以任意交换
21. 关系数据模型有三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主键不能为空值或重值);“引用完整性”(在关系中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元组);“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由应用环境对数据的需求而决定)
22. 传统的关系集合操作有:并操作;差操作;交操作(以上3种操作均为二元操作)和广义笛卡尔积
23. 关系代数专用的操作有:投影、连接、选择、自然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