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7)

时间:2025-07-14   来源:未知    
字号: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

5、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创设恰当的氛围,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展开争论,充分体现自主创新。

学生自由发言,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能正确、逻辑地表达出来。

三、运用阶段:实践体验,建构引伸。

6、自主解题:教师精心设计试题,在学生自主解题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觉选择解题方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学生发散求异,从一题多解到一题简解、一题优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

7、反馈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进行诊治性回授,反馈最佳解法,总结错误类型。

学生向全体学生汇报解题情况,并质疑提问,体尝成功的乐趣。

8、建构引伸: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沟通知识联系,促进融会贯通,并安排独立性练习。 学生自主小结,深入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自主完成作业。

九、学会参与 走向未来

1、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学习,有较高品质的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因此,除了认知技能领域外,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能力、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学会参与”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使学习成果得到恰当的评价,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将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更好地统一起来,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习者的亲身参与中进行才会有效。没有学习者的参与,学会学习将是一句空话。

2、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活动。

3、在做人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做人。

在“学会参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动与静的关系;个体活力与规范约束的关系;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系;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

十、学生心理引导技巧

1、步难以上青天——层递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96年),心理学家查尔尼(1975年))

2、榜样太高不可攀——差错效应

能力比自己强,总体上各方面优于自己,然而和自己一样不时会出现一些可以原谅的小差错的人更能吸引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差错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

3、术家写评语——巴奴姆效应

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泰勒 巴奴姆)

4、疯狗唾液救人命——接种效应

心理学在研究人们的态度变化与过去对某个问题体验的关系时证实:处于态度改变情境的个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