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 ”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依赖感能够更加持久。
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级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9岁儿童的及重量1350克,比7岁儿童的及重量1280克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却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心理特点
1、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
2、 情绪较稳定。对情绪的调节开始和某种道德规范相联系。在无明显的外因的诱惑下,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懂得集体活动的一些规则、规范。开始以兴趣、爱好来选择朋友,朋友关系日趋稳定。
4、 自我尊重、获取他人尊重的需要比较强烈。
5、 开始从活动的效果、动机等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与他人比较。对成人的依赖较之低年级明显减少。
6、 开始了解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出现喜爱某些学科、不喜爱另一些学科的兴趣倾向。
7、 气质类型开始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的性格特征。如:兴奋型的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为班级、为老师做事,但又常显出粗糙、虎头蛇尾的特点;抑制型的学生做事细心,有持久性,却又常显出拘谨、胆怯、被动的性格特点。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芽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