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12期 天 然 气 工 业 本期视点
关键技术突破,集成技术创新实现苏里格气田规模有效开发
冉新权 何光怀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冉新权等.关键技术突破,集成技术创新,实现苏里格气田规模有效开发.天然气工业,2007,27(12):1‐5.之一。该气田储层呈薄互层、非均质性强,气井压力下降快、单井采出量小,常规技术难以实现有效开发。面对该气田的开发难题,以试生产试验区为载体进行了为期4年的开发前期评价,开展了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钻采、地面工艺试验,对六项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取得突破,探索出了适合苏里格气田开发的低成本路子,集成创新了12项开发配套技术,形成了“技术集成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市场化”的“四化”工作思路,成功地实现了对苏里格气田的规模开发,为今后该气田2×1012m3储量大规模开发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主题词 苏里格气田 气田开发 配套 技术 管理 创新
摘 要 苏里格气田发现于2000年,目前天然气日产量已突破1000×104m3,是中国石油天然气主力上产区
苏里格气田发现于2000年,储层为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碎屑砂岩。气层埋
深3300~3500m,平均有效厚度在10m左右,孔隙
-3
度介于5%~12%之间,渗透率介于0.06×10~2
-32
×10μm之间,压力系数为0.86,平均储量丰度为
432
1.4×10m/km,是典型的低渗透率、低压力、低丰度的“三低”气田。2003年苏里格气田中区提交天然
83
气探明地质储量5336×10m,2007年苏里格东区
83
提交基本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652.23×10m,目
123
前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已超过1×10m。2006年该气田正式投入开发,目前天然气日产量已突破
43
1000×10m,到2007年底苏里格气田可以建成40.7
83
×10m/a的生产能力。预计苏里格气田整体开发可
883
以建成100×10~200×10m/a的生产能力。
含滞留水,属干气气藏。天然气储量若以常规开发方式,则难以有效动用。主要开发难点如下。 (1)尽管砂体是连续的,但有效砂体则可能是孤立的、分散的,含气性与砂岩厚度不对应,找到砂体并不一定就找到了有效储层(图
1)。
图1 砂体连续但气层不连续示意图
(2)含气砂岩与围岩之间的地球物理波传播速度差异小,表现在常规地震反射没有特定的响应,预测存在多解性,地震预测有效储层难度大,井位优选困难。
(3)试生产试验表明,气井压力下降快、单井稳定产能低;试井分析表明,气层连通范围小、单井控制储量有限(图2)。
可将苏里格气田的气井分为Ⅰ、Ⅱ、Ⅲ类井:①Ⅰ类井
4343
初期配产2×10m/d,单井采出量3000×10m以上;②Ⅱ类井初期配产1×10~1.5×10m/d,单井采
4
4
3
一、储层特征及开发难点
苏里格气田的储层具有典型的辫状河沉积特
征,辫状河道砂体横向上复合连片,纵向上多期河道砂体叠置。复合砂体宽度为500~3000m、厚度为5~15m,单砂体宽度为100~500m、厚度为3~5m。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属于典型的岩性气藏,构造不起圈闭作用。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无边底水,局部
作者简介:冉新权,1965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博士后);现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工作以来,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著作、论文和重要技术报告10余篇,获四川省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多次。地址:(710021)陕西省西安市未央路151号长庆油田公司。E‐mail:randy@petrochina.com.cn
1
图2 气井压力与产量变化图
出量2000×104
3
左右;③Ⅲ类井初期配产0.7×
104
m3
/d,单井采出量m1000×104
开发这类气田技术上要求小井距m3
左右。
、密井网,按照
评价常规开发的投入和产出计算,开发效益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4)新工艺、新技术试验(如:多分量地震,水平井、欠平衡井、小井眼井、CO2压裂、大型压裂等)未能明显改善储层预测效果和提高气井产量。
(5)苏里格气田的特点不同于国内已开发的川东北气田、靖边气田及克拉2气田,国外也没有类似气田的开发经验可借鉴。如用常规方式开发则地面投资大,故需要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才能实现该气田经济有效开发。
二、技术集成创新
形成12项开发配套技术
通过不断试验攻关 …… 此处隐藏:542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