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测试研究领域,到1990年,Bachman在Canale和Swai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型,成了语言测试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
18.信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如何从测量学的角度理解信度的概念?
【答案】(1)信度的基本概念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一个高质量的测验,对同样一组被试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保持不变。即信度指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测试条件下,使用同一测验
,对同一组被试实施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或者使用同一测验的不同版本)
(2)信度的测量学概念
从测量学的角度看,信度指测量结果所反映出的系统变异的程度,即指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的比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为实得变异数(实得方差)为误差变异数(误方差)。
19.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答案】实践性原则是指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20.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1)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收效不大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力一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成果显著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
,,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夕,点,“教”服从“学’“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意味忽视教师的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下因
,,为真变异数(真方差)
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21.成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智力发育健全,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其学习外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
(1)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
(2)己有的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迁移作用
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己经掌握了第一语言。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包括正迁移或负迁移。
(3)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主要包括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要克服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
22.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
【答案】(1)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外语教学的相同点
①教学目的相同,即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②教学性质相同,即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③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
④学科理论基础相同,即都是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2)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外语教学的不同点
①教学环境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外语教学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
②教学内容不同
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外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
五、论述题
23.结合本节提到的一些教材,谈谈20世纪80-90年代的教材编写和使用情况。
【答案】(1)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建设获得了较好的发展,80年代以来使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基础汉语教材主要有:
①《基础汉语课本》
,这套教材集中了以往编写的对外汉《基础汉语课本》(李培元等编写,外文出版社,1980)
语教材的长处和成功经验,在编排体例上、在语音教学的处理上、在语法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