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学情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只有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和学习习惯,才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等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重要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平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不是很多。但是通过我上课的观察,发现他们对艺术鉴赏的兴趣是很浓厚的。本校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有些理论上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所以,必须借助大量有关的图片进行对比欣赏,才能更好的理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他们有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学习非高考内容《美术鉴赏》,他们并不认为一定具有必要性。因此教师对美术课程的精心设计,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