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12)

时间:2025-07-08   来源:未知    
字号:

政府购买:960亿元; 政府预算盈余:30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4.假定某国在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亿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亿元,消费是3800亿元,贸易赤字是10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5.根据统计资料,计算GDP,NDP,NI,PI(个人收入)及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净投资150亿元;净出口30亿元;储蓄180亿元;资本折旧5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元;企业间接税75亿元;政府购买200亿元;社会保险金150亿元;个人消费支出50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100亿元;公司所得税50亿元;个人所得税80亿元。 (六)简答题

1.如果在A、B两个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将他们合并成一个国家,分析合并前后对GDP综合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I这五个总量中哪些有影响?为什么? 3.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4.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 转移支付; (2) 购买一辆旧车; (3) 购买普通股股票。

5.“如果某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七)论述题

1.储蓄投资恒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的储蓄和投资有什么区别? 1、

2.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3.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 标准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B; 3.B ; 4.A;5.D;6.D;7.A; 8.B;9.A; 10.B (二)填空题

1.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 ;2.减去

3.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4.GDP 平减指数 ; 5.耐用消费品 非耐用消费品 (三)判断题

1.F 2.T 3.F 4.F 5.F 6.T 7.F 8.F 9.T 10.F (四)名词解释(略) (五)计算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