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是实际总需求。( ) 6.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是:Y=C+I+T。( ) 7.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小于税收乘数。( ) 8. 加进对外贸易后,乘数变小了。( ) 9. 储蓄不可能为负数。( )
10. “节俭悖论”是一种节俭导致的相互矛盾的结果。( ) (四)名词解释
总需求 消费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自发消费 引致消费
储蓄函数 乘数 节俭悖论 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 (五)计算题
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产出、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NP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是多少? (3) 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什么变化? 2.假设C=1600+0.75YD,I=1000,G=2000。(1)当T=800时,求均衡国民收入。(2)当税率为t=0.2时,求解均衡国民收入。
3.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比例所得税税率t=0.25,(单位均为10亿),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C=-10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期收入各为多少? (六)简答题
1.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有哪些发展?
2.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3.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4.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5. 简述投资乘数的作用过程。 (七)论述题
1. 试述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2. 试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之间的异同。
3.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悖论”? 4. 试述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⒈ B;⒉ A;⒊ C;⒋ A;⒌ C;⒍ B;⒎ AC;⒏ ACD;⒐ ABCD;⒑ ABCD (二)填空题 ⒈ 棘轮效应;⒉ 越大 越小;⒊ 自发总需求 国民收入;⒋ 总需求—总供给法 投资—储蓄法;⒌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⒍ 边际储蓄倾向;⒎ 1;⒏ 产品市场
(三)判断题
⒈ T;⒉ F;⒊F;⒋ F;⒌ F;⒍ F;⒎ F;⒏ T;⒐ F;⒑ T (四)名词解释(略) (五)计算题 1. 解:
(1) 已知C=100+0.8Y,I=50,根据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
Y=100+0.8Y+50
所以,均衡产出为
Y=(100+50)/(1-0.8)=750
这样,C=100+0.8×750=700 S=Y-C=750-700=50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
S=-a+(1-b)Y=-100+0.2×750=50
(2) 当均衡产出为750时,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800-750=50。
(3)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8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50。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Y=(100+50)/(1-0.9)=1500,S=-a+(1-b)Y=-100+(1-0.9)×15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