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循环经济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十一五”规划思路研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开展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专项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被列为专题。科技部立项支持、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软科学研究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成为国际合作项目的优先领域。例如,世界银行支持全国人大开展循环经济的立法框架研究、支持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德国支持贵阳循环经济的实践等。所有这些,将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探索,已有一定基础,但仅仅是开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是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间的关系及其矛盾了解不够,或不够关心。三是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作用了解不够、知之不多。一些规划追求画“圈”。事实上,如果不计成本任何废物均能变成有用的原料,即“废物变原料”是要投入的;同时,有些产业链的联系存在不确定性,如“疯牛病”的出现就与不恰当的蛋白饲牛有关。因此,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国家还没有制定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对循环经济发展指导和引导不够。由于资源利用的统计核算体系不健全,制定综合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生产率指标等存在很大困难。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保产业等方面工作,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统筹规划,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十分迫切。
(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已有相关立法质量有待提高。我国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思路尚不清晰:已有的一些规定比较原则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律之间存在着不够协调、有关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标准等技术法规。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机制,往往过多照顾部门的意见而没有采纳人民群众和专家的合理建议,没有建立起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