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阅读常识性课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在以前的练习中,我们已学过说明文,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什么呢?
板书课题:20、太阳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过渡:昨天我们通过预习,知道了本课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那么课文是从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
2、各自朗读课文,交流板书: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3、给课文分段。
三、导学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把握太阳的特点。
1、指名分节读1-3节,说说太阳有哪些特点。
2、交流板书:
远
特点 大
热
3、自由朗读,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如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同桌讨论。
4、交流,读句。
远:传说引入,数据,比较,假设,反问。
(课文开头以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太阳究竟离我们多远这个问题。再以其实一词为过渡指出太阳离我们的实际距离是1.5亿公里,然后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到太阳上去,步行需要3500年,坐飞机需要20几年,最后得出结论箭哪能射得到呢?从中使我们感受到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真是太远了。
大:比较,数据,比喻
(先说人们觉得太阳不大,而实际上却大得很,与地球相比,要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最后解释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那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热:数据
(大火球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都反映出来了。接着讲表面温度有6000度。课文用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来说明6000度的温度有多高。再讲中心温度,也就是内部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那就高达1800万度了。)
5、小结:第一段运用了传说、数据、假设和比较的方法,分三个小节具体形地、把太阳远、大、热的特点阐述得清清楚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搞清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1、指名一位同学读第4节第1句与第8节,其余4节由4小组分别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么读?(出示板书)
2、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是第二段的总起句,在全文中又起到了过渡作用,指名读句,请你把这句话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楚。
(两个事物之间距离越远,一般来说,,关系就越远,这是一个常识,而太阳虽然离得远,但是与我们的关系却非常密切。)
3、请你用抓过渡句的方法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默读分述部分,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结合插图回答。板书:
总
动植物
与人类的关系 分 气候变化
防治疾病
总
5、分小组自学:
要求:
⑴熟读课文,体会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⑵看图说说有了(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怎样?小组分派角色,担任讲解员。
(其实--副词,表示所要说的是实际情况(承接上下文而含转折)。)
6、大组交流。
四、总结朗读全文
1、太阳是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五大能源,希望同学们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能更充分地利用好太阳,为人类造福。
2、朗读全文。
五、完成交流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读文
板书设计:
20、太阳
远
特点 大
热
总
动植物
与人类的关系 分 气候变化
防治疾病
总
《太阳》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细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