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古代神话六则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本课六则神话都熔铸了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斗志,具有神异能力和英雄气概。
1.《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中的两段文字分别选自《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是三国时吴国的太常卿徐整所作,为目前所知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最早著作,已散佚,只在少数古代文化典籍中有片段引用。
本则神话的第一段描写宇宙生成之前“天地浑沌如鸡子”,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人类的祖先盘古就在这核心中孕育而成。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之后盘古劈开了浑沌的世界,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而且盘古顶天立地与天地共同成长。“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些语句把盘古与天地进行比较,突出其身躯高大无比,极写盘古超凡的智慧和力量。两个“万八千岁”揭示了宇宙生成的缓慢过程。文中将创世之功归于巨人盘古,体现了先民对人类自身智慧和力量的歌颂。古史把他出生的时代称做“开天辟地”。
本则神话的第二段用“化”“成”和十三个“为”写盘古“死而不已”,以其整个身躯化育了自然和人类,创造了丰富、美丽、神奇的大千世界。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是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对人类始祖的神化,它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变”为全文的线索。
2.《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它讲述在鸿蒙初辟的太古时期,“天地玄黄,日月洪荒”,生存环境十分险恶,幸亏女娲挺身而出,整治天地,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才使民生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艺术地表现出女性在远古社会劳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社会生活里的伟大贡献,是中华民族勇敢、善良、勤劳、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精神的赞歌。
本则神话可分为三个层次:(1)渲染弥天大灾。(2)女娲补天平灾。(3)灾后天下太平。
第一层(往古之时……攫老弱),这一层是故事的开端,交代女娲补天的背景。以四组骈句多角度地渲染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天柱废折,九州断裂,烈火熊熊燃烧,洪水滔滔不绝。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猛兽鸷鸟乘机肆虐,人类濒于生存绝境。“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种灭顶之灾,为塑造女娲的形象作了重要的铺垫,是一种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
第二层(于是……止淫水),这一层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用一组排比句 ,八个动词将女娲勇敢果决、大无畏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她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知疲倦地兴利除害,使人对这位横空出世的救世女神油然而生敬意和感激。这一层描写采用的是高度浓缩提炼的手法,留干删叶,笔墨凝练,无数可歌可泣的情事与细节,留待读者去想象回味。
第三层(苍天补……颛民生),这一层是故事的结局。用整齐划一的六个主谓短语构成一组排比句,极写天下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展示了伟大女神为人类生存创造的升平世界,进一步颂扬女娲的伟大功绩。
3.《精卫填海》
精卫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遭遇风浪,溺水而亡。她愤恨大海夺去了自己的青春,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发誓要填平东海,使它不再兴风作浪,危害人类。辽阔无际的大海和力量微弱的精卫鸟之间在形体、气势和能量上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常衔”却是锲而不舍精神的写照。全文66个字,既描写了精卫的外貌,也交代了她的来历,更突出了她不屈的意志和与自然斗争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故事悲切壮丽,凄美感人。
4.《刑天舞干戚》
刑天是神话中的断头之神,“与帝争神”,可见其叛逆和勇敢,“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表明“争帝”失败。之后作者又以“乃”字使情节急转而下,人物出乎意料地起死回生,并搏斗不息。“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想象奇特,赞颂了刑天至死不屈、英勇强悍、凌厉无前的锐气。全文只有30个字,却能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
据学者考证,历史上曾发生过黄帝与炎帝的争斗,而这里的刑天又是炎帝之臣,所以本则神话写的是炎帝与黄帝之争的余绪。不幸的是,刑天的力量太小,小得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们只是因为他被砍掉了头才叫他为“刑天”。不过也正因为他如此渺小,却敢于和黄帝争神,才使他的人格精神充满了积极而悲壮的魅力。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诗句,赞颂了刑天的精神。
5.《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讲述了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 …… 此处隐藏:110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