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事物之间关系的感悟,从蓝天白云、树林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仿写儿童诗。这种仿写,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认字、写字是根本,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为理解课文内容而忽视这一点。在教学的初始,就通过(把文章中的内容画成图片)识图,认字展开。在整体感知课文(拼音)后,把生词拣出来,让学生读、认。然后脱掉拼音认读,最后又回到课文中认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过程。
对句式的教学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句式填空,根据图片内容仿说一句话,最后通过仿写一首诗的形式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注重朗读的指导,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以读为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共同的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田野里,棵棵禾苗茁壮成长;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无边的大海里,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一节课把识字、阅读、背诵、写字都进行完成,课堂容量比较大,对课文的品读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及关系。
展示家人共同的活动,体验家庭的可爱。
初步形成对加的归属感。
教学重点:
体验家庭的可爱,初步形成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准备:
录像、课件、“全家福”照片、歌曲《可爱的家》、图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看听听激发情感
1.(多媒体演示)配乐故事《七色光》
2.小鸟、马义、小鸡还有小羊,为什么要回家?
3.学生回答,教师:因为小鸟倦了,蚂蚁累了,所以它们要回家休息;因为天黑了,所以小鸡、小羊也要回家休息。家是我们每天都要回去的地方,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感觉到倦了和累了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回家休息。
4.小朋友,你知道“家”字怎么写吗?(媒体演示书写“家”,教师结合讲解“家”的含义。)
二做做议议初感“家”
1.为了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一种动物的家都不相同。小鸟的家筑在树上,蚂蚁的家在树下,小鸡的加搭在鸡窝,小羊的家建在羊圈。每种动物有自己不同的家,我们小朋友的家在那儿呢?
2.介绍自己的家庭地址。
(1)(媒体出示)我住在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交流。
(4)自由组对,邀请伙伴来家做客
(5)游戏:打电话
3.听了大家的介绍,也许有的小朋友想去你家参观,请你告诉他去你家的路线,好吗?
4、学生介绍回家路线
5、(多媒体出示)放学了,丁丁第一次独自回家,请你帮他设计路线。
(小组讨论)
5、生述,老师操作演示。
6、小朋友真聪明,选择了不同的路线。那你想想,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哪一条路线呢?为什么?
三、看看议议感知“可爱”
1、如果这一天,丁丁绕了一个圈子才回到家里,请你们想想,他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样?为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老师:一家人在一起,会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每个人心里都有家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真幸福。老师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家庭。(播放录像)
3、小组讨论,这一家子是怎样生活的?
4、像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一定都有经历,请你说说你自己的家。(结合展示“全家福”)
5、:有快乐,家人齐分享;有烦恼,家人齐分担;这样的家体多么可爱啊!(揭示完整课题)
四、说说演演体验“可爱”
1、请小朋友把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家画出来。(音乐伴奏)
2、可爱的家造好了,现在,我们要在这个可爱的家里生活了,比一比,那一组小朋友能获得最佳家庭称号。(游戏:临时家庭)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吗?(学生畅谈自己熟悉的家。) …… 此处隐藏:135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