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诵读积累。
教师出示小动物家的图片。
1、大家看,黑板上只有家,没有主人,他们的小主人在老师这,谁愿意帮小主人找到家?你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把小主人送回家吗?你都能把谁送回家呢?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一会儿送主人回家可不能拿着书呀!(学生自由练说)
2、学生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诗句,并把图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通过“帮小主人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3、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深爱自己的家。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这首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可以背诵。
4、同学们看画面,听音乐,欣赏、朗诵(或背诵)这首诗。
(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三、拓展升华
1、你还知道谁的家,说给大家听。
(将课文内容延伸,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空间。)
2、(课件演示:学校、班级画面)这是哪?谁的家?
3、我们全国各族人民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课件演示:各族人民齐聚天安门的场景。)
4、你最想对祖国说什么?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四、延伸结束
我们对家充满无限的爱,让我们永远爱自己的家。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彩笔画出你心中最喜欢、最漂亮的家。(这一环节的取舍视本节课的时间而定。)
(绘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再创造的过程,孩子们的个性在绘画中得到充分张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由声母“Y、W”组成的音节,巩固整体认读音节“wu、yi、yǖ”。
2借助拼音读准“四、绿、背、青、蛙”五个汉字的字音,尤其是读准“四”的平舌音,“青”的后鼻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五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能背诵儿歌。
4认识新笔画“竖弯”,了解新的笔顺规则“先外后里再封口”;认真描摹汉字“四、走”。
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四、绿、背、青、蛙”五个生字,尤其是读准“四”的平舌音,“青”的后鼻音。
2、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引入: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声母“Y、W”(老师随机出示声母卡片),还知道了它们遇到了小i、小ǖ,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yi和yǖ(出示wu、yi、yǖ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你还记得它们吗?开火车读读整体认读音节。
2游戏活动,复习旧知。
(1)老师给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加上声调。(出示:wù、wu、yí、yī、yì、yǔ、yú)
(2)学生试着读一读。
(3)同桌合作,做“你问我答”的游戏。(例:问;yúyú,什么yú?答:yúyú,小鱼的yú。)
二拼读音节,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拼读音节。
师:真是一群机灵的娃娃!瞧,单韵母ɑ也跑来了,要和“w”做朋友,它们在一起会拼出一个什么音呢?你愿意来试一试吗?
2出示音节:wáwɑ
(1)请学生试着拼一拼。(2)交流拼读。(教师随机点评:轻声拼读的特点。)
(3)板书“娃”,指导初步了解汉字结构及书写规则。
师:瞧,“娃”是左右结构,左边部首是女字旁,右边是两个土字。(老师边说边板书“娃”。)
(4)读好“娃娃”一词。
师:“娃娃”多可爱,请你读好这个词!
3揭示课题,进行说话训练。
(1)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群可爱的娃娃,他们是一群在水里的娃娃。(补全课题)。(2)老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课题。(3)老师引读课题“哪里的娃娃”,读好带有“的”的词组。
(4)猜一猜,说一说,水里的娃娃在做什么?
三听录音、看拼音读课文,识字。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课文。
(1)边听边思考:水里的娃娃有几个?(2)交流并学习“四”字。①注意“四”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②认识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时与笔画“竖折”的不同,书写要点是“弯要弯得圆”。③“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里再封口。(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认真看笔顺。)(3)要求:打开书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注意听清生字的字音。
2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2)个别交流朗读并正音。
①“背”。(注意复韵母ei,学生没学过这个复韵母,老师可示范拼读,学生跟读;根据班级情况引入“背”的另一个发音,适当组成词组“背孩子、背粮食”。)②拼一拼,读一读词语“裤衩”。(个别拼读→开火车直接读词语。)③读一读词组“一群小青蛙”。(“一”变调;“青”后鼻音,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读;交流“蛙”可以用什么方法记,渗透表示昆虫的“虫字旁”。)(3)同桌组合,交流朗读。(学生可以从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等方面对同学的朗读进行。)(4)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3提问谈话,启发思考。
(1)看图思考: …… 此处隐藏:14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