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第14周新课改经验交流。
第16周本组课题进展情况研究(进程、进步、问题、对策)。
第18周本学科差生转化的现状对策。
第19周撰写本学期教研收获体会。教研组、备课组总结本学期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今年学校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落实教育局的文件和精神,真心实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和谐校园。实现素质教育是办学目标之根本,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教研组以我校阶段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依照“依法、全面、扎实、有效”的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提升每个组员的业务水平,力求在教育教学领域再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以构建理想课堂为重点的新教育实验活动,及时探讨和交流。
2、在本学期中,高标准完成各项教学质量指标:初一历史、初二历史与社会的总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65%和945%以上;初一地理优秀率达85%以上,及格率达50%以上,力争居市各单项学科的前列;初一政治、初二政治、优秀率40及格率为75上;初三政治和初三历史争取在中考中各项指标名列前茅。
3、积极组织了各级各类比赛辅导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深化素质教育,并争取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一定层次的奖项。
4、在自己所在的学科中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改进课堂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强调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让教育理论的学习贯穿教研活动的始终,紧跟时代教学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使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
2、积极提升课堂效率,做好五认真工作,提升教学质量。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积极尝试说课、磨课等新教学教研方式、方法,确保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总体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开展每人出示一节体现素质教育的公开课活动。从教学实际出发,交流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开展好本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争取做到凡本组内的公开课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听课,每次公开课每位教师都要参加评课,评课不走过场,客观公正,讲求实效,发挥好评课的作用,让每一次公开课的讲评成为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的良好契机。
4、开展好队本组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主要是通过听课评课,研究教案和公开课,交流教学心得,推出公开课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的帮助,力争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5、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教育改革有关理论及新教育实验理论,研讨本学科教学实施的突破点以及基本方法和途径,增强教师参与素质教育改革的信心。全体组员要加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各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7、本教研组各任课老师应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特别是市教研室举办的”评优课活动”、“理想课堂”“兴趣小组”展示活动,期末进行汇总。并组织好本组的教学论文的撰写工作,争取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教学论文。
总之,本教研组将以素质教育的推进为契机,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能力,不断钻研,勇于创新,力争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新的一学期,我校提出的工作目标是“立目标,树信心,讲措施,重落实”,我们政治教研组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
关注新闻热点,特别是常州地方新闻和有关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新闻。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国家、国际大事,丰富教学资源。
本学期每人至少读一篇教育教学专著,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轻负担、高效益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2、规范教学行为。
教研组、每个备课组开学初制定好具体且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加强集备。要切实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就必须加强集备,团结协作,互助共进。我们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甚至统一到个别题目的讲解,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精选习题,讲好题,讲思路,讲方法,避免反复无用的操练。
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学期,张永康老师尝试编写了九年级历史学案,效果较好。本学期准备在全组推广。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注重上课的紧密性、参与性、有效性,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通过抓课前预习、讨论交流、启发指导、巩固训练四个阶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